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25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琼 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院长)

  即将于今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位置,谋划和部署一系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持续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为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须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延续经济增长与追赶势头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保障。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仍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体现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思路。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看,从传统体制转向现代体制是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从传统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转向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现代市场经济,强调竞争、产权保护,提倡创新创业和企业家精神。因此,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实现制度的现代化,追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凡是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党更进一步提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我们的现代化在经济领域更加强调经济制度的完备性、更加强调公平竞争、更加强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目标是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居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章首位。首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前提。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建设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建立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只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保证内外双循环的畅通并实现内外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国内循环畅通的核心是保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畅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有效破除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形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国际循环畅通要求进一步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围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新时代围绕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在以下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当前,我国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新的经济模式、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丰富的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形式。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国有经济管理体系,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企业。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隐性壁垒,健全以公平竞争为核心原则的企业法人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自然人所有权和法人产权合法利益的保护,更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把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实际需求,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为此,必须坚决破除各类市场准入隐形壁垒,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实现要素的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高标准市场基础设施。市场基础设施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不断提升市场基础设施水平,既是扩大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抓手,又是提升我国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为此,应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高效联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加快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

  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国内相关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化,进一步破除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市场体系更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25日 11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