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好手艺104】瑞昌竹编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好手艺104】瑞昌竹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7-13 02: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好手艺104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瑞昌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田先敏

  “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江西瑞昌的篾匠,曾是乡间令人羡慕的行当。

  说起竹子,瑞昌人自豪,当地商周古铜矿冶炼遗址中曾完整出土过运送矿石的竹筐。篾匠们口口相传,是唐代诗人元结把竹子“编出花”的——他来瑞昌瀼溪隐居,感念村民接纳,便悬壶济世,常上山采药,所编织背篓格外精巧好用。一来二去,这细腻竹编技艺便流传开来……

  经过一代代能工巧匠的探索,大凡日用的床、桌、椅、凳、橱柜、簸箕、凉席等,在指尖翻飞中,立马就能成器。

  篾匠的巧劲全在手上。选两三年生毛竹,举起篾刀,趁势破竹,“哗啦”一声,一剖为二,再剖成四,二四得八,破成十六片……每片又分为八层。接着,不同大小篾条放在刮刀上,左手拿竹片压住,右手往后拉,“滋滋滋”刮篾——篾丝细如发丝,韧性十足;篾片宽如手指,薄厚均匀。

  竹篾编织的常用技法有:人字编,经纬篾“挑二压二”或“挑三压三”,组成“人”字图案,多用于竹席、竹匾、茶盘;螺旋编,旋转而上经纬编织,呈圆形中空状,多制作鸡笼、蝈蝈笼;多角眼,多根竹篾组合成五角星、六角眼和八角眼等图案,像六角眼就多用在竹编斗笠上。

  前些年,学竹编的人少了。我意识到,手艺闭门传承可不行,就尝试开门——去社区和学校授课。不到十年,我多了几十个新弟子!

  (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军、李玉兰、王洋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3日 01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