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乌联合考古队在蒙扎铁佩遗址回望古丝绸之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乌联合考古队在蒙扎铁佩遗址回望古丝绸之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1-26 03: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帕米尔高原西侧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宛国就位于这里。今年,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位于该盆地的蒙扎铁佩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国家考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今年9月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的蒙扎铁佩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蒙扎铁佩遗址位于锡尔河北岸的峭壁上,东侧毗邻巴兰德铁佩古城。既往研究表明,蒙扎铁佩遗址是一处与巴兰德铁佩城址同期的墓地,也是目前费尔干纳盆地内城址与墓葬关系最为明确的一处古代墓葬遗址,在该盆地古代城市文明发展进程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乌联合考古队在蒙扎铁佩遗址回望古丝绸之路

  图为在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拍摄的蒙扎铁佩遗址。 新华社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队长、中乌联合考古队中方执行领队刘涛说,经过两国考古学者的共同努力,现场共发现墓葬7座、建筑2座,出土有丝绸残片、皮革制品、铜镜、圆形方孔钱币、珠饰等大量文物。

  刘涛介绍,出土的丝绸残片保存状况较好,可观察到明显的编织结构。“这也是该遗址1986年首次发现丝绸以来,再次发现丝绸等遗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乌联合考古队队员王星说,在墓葬顶部台地上发现的可能与拜火教有关的大型房址形制特殊,内涵丰富,为探讨费尔干纳盆地中世纪早期的丧葬礼俗、宗教信仰乃至文化面貌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据悉,1986年,蒙扎铁佩遗址所处区域发现并发掘了9座大型洞室墓,出土了用苇秆束编制的带盖芦苇棺和多具保存较完好的人骨,墓葬随葬品种类丰富,出土了五颜六色的丝绸服装残块,在个别棺材中还发现了项链、耳环等饰品。研究表明,这批墓葬的年代大约为5至8世纪。本年度的发掘目的在于进一步确认蒙扎铁佩墓葬区的范围、墓葬的分布规律,并重新梳理墓葬结构和随葬品等细部特征和年代信息。

  目前,发掘工作仍在按计划进行。考古队已经对现场发现的大量有机质遗物,包括丝绸、皮革、芦苇编织物等,实施了一定的临时保护措施。同时,考古队也正在采取措施,对相关遗迹进行整体套箱提取,计划在室内进行后续的精细化清理,力求最大限度地保存、提取现场信息。

  刘涛说,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历史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此次对蒙扎铁佩遗址墓葬的发掘,使得费尔干纳盆地中世纪早期的葬制、葬俗、信仰、建筑形式等得以直观地呈现,丰富了对费尔干纳盆地文化面貌和文化内涵的认识。丝绸、汉式铜镜、圆形方孔铜钱和拜火教相关遗迹的发现,实证了该盆地在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国家考古中心教授阿纳尔巴耶夫说,中方学者在对考古现场实施预防性保护、整体套箱提取、室内精细化发掘等过程中展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既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田野发掘,尤其是现场文物保护水平的提高贡献了中国智慧,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成果。

  (新华社塔什干11月25日电 记者李奥)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6日 16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