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勒·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而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勒·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而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2-26 03: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卢重光

  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出生在瑞士靠近法国边界的一个山间小镇拉绍德封。父亲是一名钟表匠,母亲是一名钢琴教师。这个从瑞士小镇里走出的小男孩后来改名为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和“功能主义之父”。他的作品和理念对二十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当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独到见解和创新实践。勒·柯布西耶一生设计并建成的作品分布在多个国家,是游人争相参观的对象,其中很多成为历史建筑遗产,更是建筑爱好者的朝圣地。

勒·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而生

勒·柯布西耶 卢重光绘

  “我至今仍记得勒·柯布西耶来到麻省理工时的情景,与他在一起的那两天可以说是我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两天。”这是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对勒·柯布西耶的追忆与评价。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和设计思想启迪了几代建筑人,许多当代建筑师都会提及柯布西耶对自己的深刻影响。

  1.新建筑的宣言 展现机器美学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建筑之中,住宅的基本功能又是什么?——“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早在一百多年前,勒·柯布西耶就给出了这样一个回答。

  1923年,他的新书《走向新建筑》出版,认为现代主义是一种几何精神,是一种构筑精神与综合精神,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观点。他在书中表示:“现代社会已经达成这样一个结论,即为人类建造一个新的家园将成为判定一个文明特性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一种新的住宅形式的诞生,机器时代将迈入第二阶段,即普遍建造的阶段。”这一观点有力地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遭到了巨大的物质破坏,大规模的战后重建是社会的刚需。在战争的洗礼之后,许多建筑师开始重视房屋的基本功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勒·柯布西耶捕捉到了那个时代建筑设计的核心议题,并以独特且系统的方法探索如何使住宅工业化。

  这一理念还与勒·柯布西耶童年的成长经历相关——他从小就在瑞士的拉绍德封接触制表工艺,甚至差点成为一名制表匠‌。早期的制表经验使他对机器制造有了很深的体会,从而影响到他的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他在建筑中强调精确性和功能性,其建筑作品常常展现出高度的几何精确性和对细节的关注,这都体现了一种机器美学思想。

勒·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而生

萨伏伊别墅 资料图片

  汽车、飞机、轮船……一件件新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而当时传统住宅的建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大生产与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产生的社会需求。

  事实上,勒·柯布西耶在“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理论探索过程中,将机器精神与其所在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思想、新生活方式等相融合,形成了新的住宅设计逻辑。同时他也尊重人的健康与感受,并将自然和历史作为自己的老师,一方面探索如何将大自然、健康、运动等与机器精神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历史建筑原型并挖掘古典精神的数学原理、永恒价值、精确性等与机器精神的相通点。

  在平整的大草坪上,几根白色的立柱支撑起一个简洁的白色方盒子,在这个方盒子上有水平的长开窗,内部的结构简洁且可以自由组合变化,屋顶花园整洁美观……这座看似简洁的建筑就是影响整个现代建筑史的萨伏伊别墅,它‌是“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理论最具实践性的建筑之一。

  萨伏伊别墅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座建筑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功能主义作品,其设计充分体现了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原则”: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这些特点使得萨伏伊别墅在结构上更加灵活,外观更加现代和开放‌。这座建筑几乎可以称为现代建筑语言的博物馆,许多具有划时代精神的要素被融合其中,如:新生活方式、工业化生产的家具、新的建筑原则、开敞的起居室、对大自然的亲近等,是对当时工业化住宅的成功探索。

  这座建筑的设计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使用功能为设计出发点,反对过度的装饰,从内部空间出发设计外部形式‌。萨伏伊别墅的设计简洁而实用,外形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可自由变化。它像一个内部精细、镂空的几何体,空间则根据居住需求进行了复杂的布局。这种设计理念反映了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观点,他赞成简单的几何体形式,认为简单的形式是最美的。萨伏伊别墅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推动了建筑工业化和标准化的进程,强调建筑的经济性和普遍适应性。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居住需求,还在形式上追求简单和美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萨伏伊别墅被列为法国文物保护单位。

  “新建筑五原则”可以说对现代建筑发展影响深远,如今的高层和多层住宅建筑,底层基本采用架空设计,这些底层空间便是地下停车场和储物层;屋顶花园在如今的高层建筑都不难被发现;大多数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多变也是现在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横向的长窗演变成了落地窗和玻璃幕墙;灵活多变的外立面是建筑彰显个性的基本要素。

勒·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而生

勒·柯布西耶与爱因斯坦 资料图片

  2.对理想建筑的探寻 精确匹配人体尺度与建筑空间

  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建筑又应该如何建造才能更适合人类使用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建筑师被迫“休市”,勒·柯布西耶也不例外,他留在法国巴黎,日常工作主要是写作与绘画。这期间他设计出了一套跟人体比例相关的合理模数,这样进行建筑设计可以优化用户体验。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对勒·柯布西耶来说,音乐与建筑本质上都是度量的问题。勒·柯布西耶在他的《模数法则》中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法,其核心在于以人体尺度为基础,形成一系列接近黄金分割的定比数列,作为建筑设计的度量标准。他选定下垂手臂、肚脐、头顶、上伸手臂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分别为0.86米、1.13米、1.83米、2.26米。他构想了一个“模数人”,身高1.83米,通过黄金分割比例来计算人体各部位的高度,如舒适坐下时的臀高0.27米,乘以黄金分割比1.618,恰好等于正常坐姿时的臀高0.43米‌。这些比例关系被应用于他的建筑设计中,以确保建筑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完美匹配。

  模数理论‌是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数学比例和人体工程学原理的重要贡献。其核心要旨在于通过数学比例来优化建筑设计与人体尺寸的匹配,以达到最佳的舒适度和功能性。

  他把模数理论应用到了多个著名建筑设计中,如马赛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的城市规划。马赛公寓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居住者的生活需求,通过模数理论优化了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使得居住体验更加舒适和高效‌。

  马赛公寓位于法国马赛市的郊区,是1949年开始建设、1952年竣工的综合性建筑。该建筑可容纳337户共1600人,主要是居住用途,七、八层设有商店和公共设施,屋顶上设有幼儿园和游乐场‌。

  “不受规范的羁绊。它依据人的尺度,为人而建。”勒·柯布西耶如此评价自己所设计的马赛公寓,这座建筑矗立在一片巨大的花园之中,沐浴着地中海的阳光。建筑底层架空,地面奉献给行人,可以自由穿行。该建筑有大量重叠的阳台,阳台侧面涂以红、绿、黄等鲜艳色彩,与粗犷的混凝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马赛公寓的整体设计严格遵循了模数理论。例如,建筑的高度、开间、进深等都以模数数列中的数值为基础。室内的家具和设施,如桌、椅、床、橱柜等,都按照模数理论进行设计。所有设计元素的尺寸和比例都与建筑的整体尺寸相协调,使得整个居住环境既实用又美观。通过模数理论的应用,马赛公寓的建筑构件和家具等都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马赛公寓的居住单元紧凑且具有极高的利用率,每套公寓房间都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居住单元的组合方式能够适应批量制造生产,且能以预制的方法降低成本。这一设计方法与当今精品酒店的设计如出一辙,即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最优化的客房设计来获取最大化的居住单元数量,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勒·柯布西耶与爱因斯坦曾在1946年有过一次会面,两人跨界畅谈,彼此欣赏。对于勒·柯布西耶的模数理论,爱因斯坦表示,此比例系统极易产生美妙形式,很难产生丑陋形式。勒·柯布西耶的模数理论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优化了现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还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工业化进程。这种全新的建筑设计语言,使得建筑更加符合人类的使用习惯,提升了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

勒·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而生

朗香教堂 资料图片

  3.现代城市的雏形 功能分区交通高效

  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推测,到2050年,地球总人口将达到90亿人,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将达66%。我们的城市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容纳如此众多的人口,如何才能让城市里的生活更加美好……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城市来说,勒·柯布西耶的精神财富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居住模式方面的创造性探索,他比同时代的人更早意识到必须以超大尺度来应对每年涌入城市的数百万人口,满足他们的安居需求。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勒·柯布西耶针对急速扩张的城市提出了一套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参考。当时勒·柯布西耶深受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对现代城市的无序扩张、交通拥堵、绿地缺乏等问题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和重塑城市,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1933年出版的著作《光辉城市》中,勒·柯布西耶描述了他所设想的城市的理想模样:这是一座完全消除了街区、街道、内院等传统概念的城市。12~15层高的住宅楼以锯齿状蜿蜒盘旋在城市中,这样使得建筑的采光面积更大。快速路以400米的间距呈网格状分布在楼宇之间,在个别地方则穿楼而过。所有的路口都采用立体交叉设计。快速路上每隔100米设有一个半岛式的停车场,停车场的电梯可以与住宅楼内走廊式的街道相连,这些内部通道像细线一样把各家各户串联在一起。住宅楼里还设有专门的公共服务中心,采用集体经营模式,统一采买生活必需品,餐馆、商店、理发店一应俱全,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生活所需——就像泰坦尼克号那样的远洋油轮一样。

  这一理论是以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理论,通过功能分区和高度秩序化的交通体系来提高城市运作效率,强调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包容。勒·柯布西耶认为,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增加城市密度,减少无序扩张。高层建筑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还能够留出更多的地面空间来建造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他将城市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这样有助于减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冲突和干扰,从而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他还主张建设高效的交通网络,包括地下铁路、高速公路、空中交通等,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他提倡人车分流,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主张将建筑底层架空,留出更多的地面空间用于绿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如屋顶花园、绿色墙面等,以增加建筑的生态性和美观性。

  这样的概念在勒·柯布西耶的多个城市规划方案中得到了体现,如他为巴黎、里约热内卢等城市设计的规划方案。这一概念强调了城市规划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空间、交通、绿地等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促进了城市规划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今许多大城市的规划设计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一设计思想的影响。

  4.艺术性的表达 诗意与光影交织的浪漫

  经历过苦难还依旧在现代建筑前沿不断探索的人,必然有着异于常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探索建筑底层逻辑的同时,也需要有诗意的表达来缓解自己紧绷的心态。勒·柯布西耶是位集理性与浪漫于一身的建筑师,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直角之诗》与朗香教堂中‌。

  《直角之诗》创作于1953年,是勒·柯布西耶众多文字作品中的一本诗集,包括他自己创作的19幅石版画和相应数量的诗歌。全书通过诗与画的结合,深入探讨了建筑、艺术、人性等多个主题,展现了勒·柯布西耶对建筑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作品融合了现代主义、抽象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用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构建出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的画面。

  “笔直站在尘世的托盘上/里面盛放着能理解的事物/你与自然签订了结盟条款:那就是直角。现在你也站起来/垂直站在大海面前。”“是人在自然中栖存的一种抽象的构型/是象征着人和宇宙处于原初的本质关系中。”《直角之诗》描绘的正是当人立于大地时与自然的对立与融合。

  勒·柯布西耶通过诗歌和石版画描绘了他对建筑、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思考。例如,诗中提到“人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决心/动物也是植物/或许可以独自在这片属于我们的土地上/太阳统治我们的生命/他并不冷漠/他是拜访者——他是神/他走进我们的家”,这段诗句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太阳的崇拜‌。

  勒·柯布西耶毕竟是建筑师,而朗香教堂就是他最富诗意的建筑作品。朗香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的一座小山顶上,由勒·柯布西耶于1950—1953年设计建造,1955年落成。

  朗香教堂的设计充满了现代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使其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这座建筑与周围的山川、树木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它的墙体大多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屋顶向上翻卷,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窗洞内外尺寸变化丰富,上面嵌着彩色玻璃。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窗洞投射下来的光线绚烂且神秘,这种光与影的交织使建筑内部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朗香教堂的独特造型还激发了其他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许多艺术家在参观朗香教堂后,都对其建筑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其作为创作灵感来源。

  勒·柯布西耶还在海边为自己设计了一座度假小木屋,这是其建筑生涯中的一件独特且富有深意的作品。小木屋仅有13.39平方米,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机器美学思想,体现了作者对建筑与空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追求。这座小木屋不仅是他的避暑胜地,更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篇章。1965年8月27日,勒·柯布西耶在小木屋旁的海湾游泳时因心脏病发作而与世长辞。201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将勒·柯布西耶的17件作品收编进名录,并赞扬其“对现代主义运动有着卓越贡献”,而这座小木屋就在名录之中。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6日 13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