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丰子恺的数学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丰子恺的数学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4 05: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百年巨匠的文艺范】

  作者:杨子耘,系丰子恺外孙

  丰子恺多才多艺,他是漫画家,也是散文家、艺术教育家、翻译家。这样一位文科的大家,与理科的数学又有什么缘分呢?这还要从丰先生的两位数学家挚友说起。

丰子恺的数学缘

丰子恺《明日的讲义》描绘了刘薰宇备课的情景。图片由作者提供

  抗战时期,丰子恺与数学家苏步青都在西迁遵义的浙江大学教书。在这极其困难的时期,丰家迎来了一桩喜事:二女儿丰林先结婚。丰子恺请苏步青当证婚人。作为数学教授,苏步青酷爱诗词,这与一辈子喜爱诗词的丰子恺极为契合。抗战胜利后,丰子恺回到江南,收到浙江大学的聘书,但他最后没有去应聘。他说:“在沪时答允,到杭‘临阵逃脱’。原因,我闲散惯常,一时不能振作起来按时上课,况且还要开会。”虽然没能与苏步青再度成为同事,但他们的交往仍在继续。1947年的一天,苏步青来到丰家聚会,他们的话题必然离不开那时候的通货膨胀。苏步青一时兴起,吟出诗句勉励大家展望未来:

草草杯盘共一欢,

莫因柴米话辛酸。

春风已绿门前草,

且耐余寒放眼看。

  丰子恺大为赞赏,他把这首诗抄录下来,贴在墙上。1948年3月,郑振铎来访,老友相见格外亲热,丰子恺让家人安排酒菜,两人叙旧共饮。他们面对的就是苏步青写的诗,丰子恺说:“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还说苏步青的诗“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苏步青很喜欢丰子恺的绘画,曾写下一首“乞画诗”,谁知这首诗写好还没寄出,就收到了丰子恺的赠画,画的是《桐油灯下读书图》,后来丰子恺根据苏步青“乞画诗”的内容又画了一幅《西湖游舸图》相赠。苏步青的“乞画诗”是这样的:

淡抹浓妆水与山,

西湖画舫几时闲?

何当乞得高人笔,

晴雨清斋坐卧看。

  数学教育家刘薰宇与丰子恺相识于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当时那里聚集着一群有理想的教育家,有经亨颐、夏丏尊、匡互生、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方光焘等。他们在景色秀丽的白马湖畔互相鼓励创作。丰子恺的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是在那里创作的。1925年《子恺漫画》出版,刘薰宇为之作序,称子恺漫画“具着将人吞没的魔力”。

  刘薰宇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故事中弄懂数学,他的《马先生谈算学》《趣味数学》《数学的园地》堪称中小学生数学科普经典。刘薰宇的《趣味数学》是丰子恺作的序,丰子恺说:“数学的书,教我这从小抛荒数学的人作序,也是奇事;而我居然作了,更属异闻!”这里所说的“抛荒数学”,指的是丰子恺在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之前,他的各门成绩都很优秀,填报的三所中学都录取了:甲种商校和第一中学分别考了第一名和第八名,第一师范学校是第三名录取。由此看来丰子恺的数学成绩相当好。但在第一师范学校他遇见了恩师李叔同与夏丏尊,由于听信了当时流行的说法:“学数学与学图画,头脑的用法相反,故长于数学者往往不善图画,长于图画者往往不善数学。”就此也就“抛荒数学”了,当然,在李叔同与夏丏尊的指导下,丰子恺的绘画与写作成绩突飞猛进。

  结识刘薰宇并读了他的数学书以后,丰子恺为自己当时“放弃青年时代应修的一种功课”觉得很可惜,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毕竟是一种损失,好在有刘薰宇的文章稍稍补偿这损失。丰子恺鼓励刘薰宇把他在教学中讲述的数学故事写出来发表,每当有作品发表,刘薰宇都会拿来给丰子恺阅读,就这样,丰子恺便“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且渐渐入迷。有一次刘薰宇给丰子恺拿来一篇新发表的数学故事《韩信点兵》,那一天丰子恺正患眼疾,医生关照“灯下不可看书”,但丰子恺瞄了一眼刘薰宇的文章,便一发不可收,一口气读完,第二天眼睛很痛,又去看医生了。

  看来,丰子恺进第一师范学校后,要是没有遇见李叔同与夏丏尊,而是恰巧遇到一位像苏步青那样热爱诗词的数学家,或者遇到像刘薰宇那样为“没有生命的算学问题注进一点活力”的数学教育家,也许他会走上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4日 16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