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好的文风像万物生长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好的文风像万物生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22 01: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改进文风大家谈】

  作者:刘醒龙(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考古考古,考的是古,答的是今。”

  “在辉煌灿烂的年代,青铜重器会让这个年代显得更加灿烂辉煌。在腐朽没落的朝代,青铜重器会使这个朝代变得更加腐朽没落。”

  翻看自己近年来的文字,这是最有心得的几句话。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起,我就一直被同行们认为写的是“乡土小说”。2014年,长篇小说《蟠虺》出版,大家都对我突如其来地将青铜重器当成重要的写作资源感到惊讶。这样一种对全新写作尝试的过程,我自己却十分清楚。

  今人与古人,现实生活的活色生香与青铜器物的无情无感,用一般眼光看过去,会觉得没办法凑到一块,更别说将其组织到一部具有鲜活趣味的较大作品中。如果说作家身上具备某种常人所没有的超能力,也就体现在将毫无关系的两种事物“打通”,再令人信服地黏合在一起。俗话说,凡人畏果,菩萨畏因。这话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真正有见识的人更重视事物的起因。方法和路线都对了,结局自然差不了。

  《蟠虺》出版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回到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居住过的金家墩村,村子旁边有座也叫金家墩的小山包。那一年,供销社房屋的梁柱被白蚁蛀了,特地从县里请来几个人防治,最终找出白蚁巢穴,就在小山包正中的一座古墓中。当地人将古墓叫作“国”,其实是“椁”的方言叫法。那时社会上普遍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古墓中有一件青铜器物被人拿到供销社当废铜卖。小时候的事情记得不多,这件事的记忆相当深刻,母亲当年就是供销社营业员,她经手这件事时,十分不情愿。在我后来的经历中,当工人时,经常与铸造铜件的师傅打交道。到了县文化馆后自己房间隔壁就是文物保管室,之后到黄州和武汉工作,与省市博物馆也是近邻。这些不经意间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催化出文学所需要的灵感。

  不少人喜欢将文学创作说成是一门手艺,浅显说来的确有道理。玉雕工匠能看出某块原石蕴藏着巨大的艺术潜能,木工师傅能看出眼前的木料有无可能制成上好的家具,靠山吃山的人嗅一下风就晓得哪片林子里长着难得一见的山珍,靠水吃水的人能透过宽阔的水面看清水底藏着的是泥鳅还是金色鲤鱼。好的文风像万物生长一样,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只有从湖面、从山谷、从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刮来的风,才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2日 01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