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民营经济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民营经济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3-27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陈伟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这一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动力。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层面,民营经济效率优势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动力;在社会层面,民营经济就业吸纳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在安全层面,民企技术突围是应对“卡脖子”风险的生力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民营经济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民营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既是应对国内外复杂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增长、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战略要求。

  民营经济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主业是企业的根基,长期深耕主业的企业能够积累技术专利、工艺经验及行业口碑,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直接创造价值,提供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和虚拟经济相比,实业更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民营企业唯有扎根实业、深耕主业,才能在核心领域持续迭代,构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这既是微观主体的生存之道,更是宏观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所在。

  要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够使民营企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有助于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开辟新的市场需求,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价权。转变发展方式可以实现要素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可以降低企业环境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唯有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才能突破“低端锁定”陷阱,持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有效应对外部挑战,这既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生存法则,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要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可以增强组织韧性,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决策科学性和战略前瞻性;有利于民营企业吸引外部投资或上市融资,整合各类资源。规范股东行为是维护企业正常运营秩序的关键,可以保护各方权益,增强市场信任。强化内部监督能够保证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能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避免重大损失。民营企业只有通过规范治理、强化监督和风控,才能避免短视行为,实现可持续增长,才能合规经营降低法律风险。这不仅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企业增强全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要不断完善劳动、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使用、管理、保护机制。这些生产要素是驱动企业创新、提升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完善其使用、管理和保护机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劳动与人才要素的使用、管理和保护机制,破除人口流动壁垒、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升技能适配性,可以进一步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和技术要素的使用、管理和保护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技术转化机制、开放创新生态,可以进一步筑牢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资本与数据要素的使用、管理和保护机制,引导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防范金融风险,可以进一步赋能资源配置与效率提升。在数字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民营企业要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释放各类要素活力,才能推动民营经济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要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对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接班人就像是接力赛中的下一棒选手,将直接影响企业存续与发展。接班人的传承还涉及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的延续及创新能力的保持。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接班人培养,将接班人培养看作企业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断层风险,确保企业管理连续性、战略稳定性,以及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7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