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时评】因时而变,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时评】因时而变,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02 02: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时评】

  作者:葛莉 都书慧(分别系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指出,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资源的布局和分配也需要因时而变,以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各地加大投入,扩大高中教育学位供给,并鼓励和支持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例如,湖南岳阳根据人口流动变化趋势,提前研判学位供需变化,坚持城乡并重,科学合理规划辖区内学校布局。有的地方实施“普高进县城”计划,将农村普高撤并到县城,同时改办寄宿制初中;在中心城区实施“三大片区三年行动”,新建一批中小学,增加学位,有效化解入学难问题。例如,内蒙古包头出台《包头市关于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发展的意见(2021年—2025年)》,以办好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委托管理、多法人组合、单法人多校区、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体制等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为基本路径,促进义务教育集群发展,推动薄弱学校向优质特色学校转型。

  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教育投入格局,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多种激励方式,开拓多元化的教育投入路径。搭建高校、企业、社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经费筹措合作机制。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投入和捐赠教育。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当地办学条件,着力缩小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课程设置,吸引优秀教师人才,提升教学质量。此外,还应当大力提升学校硬件设施,修建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和推进教育数字化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数字化教育打破时空限制,让偏远地区的学生同步聆听城市优秀教师的授课,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教学方式,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提供了机遇。各地广泛开展教育数字化应用实践,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常态应用和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场景创新,探索形成了数字化教学、智能化测评、精准化治理等应用模式,利用教育数字化手段建设虚拟实验室、智慧课堂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数字化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培训资源和专业发展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些实践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区域之间教师水平的差距,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2日 02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