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晋国博物馆:鼎铭春秋溯晋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晋国博物馆:鼎铭春秋溯晋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18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博物馆里看宝藏】

  光明日报记者 杨 珏 李建斌

  一部晋国史,半部春秋史。踏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的晋国博物馆,一座车马战阵出征的群雕,以铁马冰河之势,迎面扑来。

  战马昂首,嘶鸣中四蹄翻腾起历史的尘埃,瞬间将人拉回那个铁骑如龙、逐鹿中原的时代。晋文化的璀璨篇章,便在这片三晋之源缓缓铺陈,凝聚于方寸博物馆之间。

晋国博物馆:鼎铭春秋溯晋源

晋国博物馆藏晋侯稣鼎。晋国博物馆供图

晋国博物馆:鼎铭春秋溯晋源

晋国博物馆藏青铜器西周兔尊。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摄

晋国博物馆:鼎铭春秋溯晋源

晋国博物馆主建筑前的“晋魂群雕”。晋国博物馆供图

  步入展厅,灯光如细雨般洒落,于地面上投映出金文的“晋”字,熠熠生辉,仿佛古老文明的密码在脚下轻轻解开。

  “山西简称‘晋’,即源于这段历史。”随着晋国博物馆讲解员崔芳棋的目光,一幅西周时期晋国的疆域图徐徐展开,勾勒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轮廓。

  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从公元前1040年前后周成王封叔虞于唐、燮父称晋,到公元前376年“晋绝不祀”,晋国立国660余年,历经38位国君,春秋时期曾称霸中原150余年,创造了辉煌的晋文化。

  在众多展品中,五件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铜鼎布满绿锈,历史的沧桑感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便是晋侯稣鼎。鼎腹部呈半球形,两侧有附耳,外壁饰有凸弦纹和重环纹,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人的匠心独运。崔芳棋轻声解说:“鼎,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中的瑰宝,更是国家与权力的象征。而这晋侯稣鼎作为我们的镇馆之宝之一,其珍贵之处,远不止于此。”

  随着她的指引,众人细观鼎身,绿锈斑驳中,可见十三字铭文:“晋侯稣作宝尊鼎,其万年永宝用”。崔芳棋介绍,铭文中的“晋侯稣”是晋侯墓地中所出晋侯诸器中唯一与史书记载对应的人物。

  西周时期,人们用鼎簋为主的青铜礼器组合来“辨等级、明尊卑”。周代的用鼎制度是整个礼制的核心,不论是祭祀、宴飨、丧葬等所有的礼仪活动,都要按等级使用以鼎为核心的成套青铜礼器。因而,晋侯稣鼎成为考古学家研究晋侯墓地时代、世系的支点,以此为基准,最终晋侯世系确认,晋文化编年得以建立,弥补了史籍缺载的遗憾。

  晋侯墓地的考古发掘成果,在1992年和199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一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作为山西省首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于一体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晋国博物馆原址原貌重点展示了四组晋侯及夫人墓葬、三座陪祀车马坑。

  “两周时期,车马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其中,车马殉葬是两周墓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跟随着崔芳棋的脚步,一个东西长21米、南北宽15米的车马坑呈现在眼前,“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目前发掘的西周时期同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车马坑——晋献侯稣的陪祀车马坑。它比秦始皇兵马俑还要早600多年!中间一道坚实的隔梁,巧妙地将车马坑一分为二,东边是马坑,西边是车坑。”

  众人的目光聚焦在那片沉睡千年的土地上,“在马坑里,经过仔细辨认,我们至少发现了105匹殉葬的马匹。而车坑里,陪祀的车辆总数达48辆,有战车、礼仪车、生活用车、辎重车,几乎囊括了西周时期所有的车辆类型,对研究西周时期的车辆形制、造车工艺、军队编制等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崔芳棋说。

  作为我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晋国博物馆开馆十年以来,以一处遗迹一种展示方式,生动再现了两周时期晋国璀璨的礼乐文明。让沉默的文物说话,让沉睡的历史苏醒,晋国博物馆依托其丰富的展览资源,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互动体验、研学探索以及跨越线上线下的文化活动,为每一件展品量身定制“文化剧场”,让观众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成为那段历史的参与者、体验者。

  “那些原本只在课本上见过的名字和器物,在这里仿佛都有了生命。当尝试用复制的晋侯稣钟进行演奏时,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到了晋国的礼乐之美!”悠扬钟声之中,不少学生频频惊叹古韵之雅。

  随着参观者的脚步逐渐远去,博物馆内又恢复了宁静,但每一件青铜器物的沉吟,每一匹战马骨骼的回响,3000余件文物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共鸣,却在每个人心中悄然生根。

晋国博物馆:鼎铭春秋溯晋源

扫码欣赏晋国博物馆馆藏文物。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8日 10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