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论点摘编】
王中江在《中国哲学史》2025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东西方古典学家族相似概念之下,中国古典学同欧洲古典学既有可通约性,也有其各自的一些特性。口耳相传、文字和古老史官制度,使记录、记载和文本传承等历史记忆提供了可能,也使中国古典意识得以发生并经过夏、商、周的积累而使中国古典学在东周得以诞生,士阶层的广泛流动从王官之学到私学产生,这是一个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书被赋予权威性的经典化过程,诸子百家及其相互竞争也为自己的著述赋予经典的符号;东汉以后兴起的佛道二教及其发展和儒教之间形成的三教关系,都是在经典及其诠释中表现出来的。为经典解释提供基础和条件的古典语文学、文献学和校勘学在汉代同古文经学相互作用而得以建立并在之后不断发展。以经典的义理、哲学和教义诠释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和宗教古典学从东周开始,在之后的演变是不同诠释方法的展开,是义理的不同释放和创造,也是意义和价值的不断重建和认同。这是中国古典学的大场域,也是中国古典学的精神气质。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9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