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看不见的脂肪更麻烦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看不见的脂肪更麻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24 02: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健·真言】

  作者:陈 伟(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日益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肥胖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多重伤害,还在精神层面给患者带来巨大压力。更为关键的是,肥胖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将贯穿患者一生,而内脏脂肪的过度堆积就是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

  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内脏脂肪

  人体的体重主要由肌肉、脂肪、水分以及骨量构成。

  脂肪依据其分布位置,可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相较于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隐匿且严重。从医学角度看,位于腹部大网膜以外的脂肪属于皮下脂肪;而内脏脂肪则主要分布于腹腔或胸腔下方,大网膜表面附着的油脂便是内脏脂肪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外,脂肪还会沉积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脏器内部。当脂肪沉积于肝脏时,便形成了脂肪肝;沉积于胰腺,则为脂肪胰;沉积于心脏,即为脂肪心。尽管心脏看似以肌肉为主,但其内膜中同样存在一定量的脂肪,甚至骨骼的骨髓中也含有脂肪,这些均属于内脏脂肪的范畴。

  健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内脏脂肪过多

  内脏脂肪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沉积部位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以脂肪肝为例,这是内脏脂肪过度堆积最为典型的病症之一。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和维生素合成场所,其正常功能的维持依赖于肝细胞的正常运作。

  然而,当每个肝细胞都被三个脂肪细胞所侵占时,肝脏功能便会大幅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血脂升高、血糖失控以及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都是脂肪肝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生化指标的异常往往在早期不易被察觉,大多数患者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体重持续增加,直至出现明显的不适,如身体疲乏、精神萎靡,以及肝脏区域的胀满感等,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实际上,此时内脏脂肪对身体的损害已经悄然累积,犹如多米诺骨牌般,引发了全身性的健康危机。

  科学应对,排除内脏脂肪危险

  一方面,了解“局部减脂”的真相。

  在减肥过程中,许多人误以为可以通过局部吸脂等方式直接减少内脏脂肪,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脂肪在人体内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它会随着身体的代谢和能量摄入在不同部位之间重新分配。

  吸脂手术虽然能够去除部分皮下脂肪,但由于脂肪的全身游走特性,一旦术后饮食不加控制,而摄入过多的热量,内脏脂肪会迅速补充到皮下部位,甚至可能堆积得更多。

  因此,依靠极端方式试图快速减少内脏脂肪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人体生理规律的。

  另一方面,饮食与运动“双管齐下”。

  一是合理饮食,制造“热量缺口”。减少内脏脂肪,关键在于制造热量缺口。在保持基础代谢率正常且不影响自身代谢性疾病的前提下,一般而言,每消耗7000千卡的热量缺口,便可减轻1公斤脂肪。这一热量缺口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饮食的控制和运动量的增加。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能量密度、低营养成分、高脂肪、高糖分以及高盐分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空热量”,即提供较高热量却缺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以及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既能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又能有效控制热量摄入,从而为制造热量缺口奠定基础。

  二是适度运动,打造持之以恒的“脂肪燃烧器”。运动是消耗热量、减少内脏脂肪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周应保证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促进脂肪的燃烧。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状态下也能消耗更多的热量。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消耗热量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在运动初期,身体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即糖原储备。当糖原储备耗尽后,身体才会开始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因此,只有持续不断地坚持运动,才能逐步动员并消耗内脏脂肪,达到减少内脏脂肪的目的。

  总之,面对内脏脂肪这一健康“隐形杀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摒弃不切实际的减肥幻想,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逐步改善身体内环境,减少内脏脂肪堆积,重塑健康体魄,让健康与美丽同行。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4日 07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