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看点】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 于园媛
近日,北京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展厅内,光线经精心设计,冷暖色调交替呈现。一张张糅合传统柯式印刷和活版印刷工艺的印版画拼构出香港旅游地图,澳门老巷的暖黄光影在多媒体装置上流动,转角处,有观众站到“光剧场”对光提问,在雾气与光影交织中感受“光”的回应……这是“融合与对话: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北京站的现场剪影。
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北京站澳门单元现场。甘源摄/光明图片
此次展览汇集香港、澳门、北京三地30余位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雕塑、多媒体装置等多种媒介形式。京港澳三地视觉艺术在光影中交融碰撞,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不同城市文化的共振。
观众在参观香港单元港式盒仔档。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摄/光明图片
香港单元的主题为“香港快拍·城市漫步”,呈现了四组由香港青年艺术家们创作的具有非遗元素的视觉艺术作品。四组作品灵感分别源自广州彩瓷技艺、香港长衫、传统活版印刷和香港街头的盒子形摊子。“看到这些霓虹灯和港式盒仔档,就像来到了香港中环街市。”现场观众田女士触景生情。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灵活的货架和折叠式隔间,不仅仅是展览序章的主体装置,同时也用来陈列香港单元其他三组作品,四组各具特色的展示装置既能自成一家,又能互相呼应,给观众带来一种独特的“快闪”展览体验。
澳门单元以“即非澳门,是名澳门”为主题,十位澳门艺术家通过创作呈现各自心中存在之“澳门”。林林总总的澳门故事,诉说着艺术家们与这座城市既疏离又亲密、既陌生又不可或缺的情感与牵绊,也让观众从不同角度去感知和理解这座城市。
展览现场,澳门青年艺术家林艳萍正向观众介绍她的作品《对圆美的思考》,只见展台上三个有着不同图案的长方体,可以随意摆出各种造型,展示不同人对美的多元观点。“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过来摆一下,然后扫这个二维码上传照片,等到下次展览,其他观众就能在旁边的屏幕上看到你摆的造型了。”林艳萍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观众思考和表达对美的呈现。
北京单元以“相异互存”为主题,通过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构建了一个边界消融的多元场域,个体与集体、自然与科技、传统与未来在此碰撞、渗透、重组,形成流动的“差异共同体”。
不远处,几位观众正驻足观摩陈轴的《行旅图》。这幅作品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起点,却颠覆了其固有的时空逻辑。画面中,旅人的身体被消隐,仅以足印暗示存在,而山水本身成为古今交叠、虚实交融的混沌虚境。这种对传统山水范式的解构,不仅呼应了东方哲学中“空无”的概念,更隐喻了数字时代个体身份的流动性。
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自2008年举办之初,就成为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的盛事。本届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于2024年10月在杭州开幕,从杭州到南京,如今在北京展出,之后还将赴广州、深圳巡展。每到一个城市,都是一场艺术与心灵的深度对话。
“本届双年展是参与城市和参展艺术家最多的一届,我们很荣幸能够参与这场文化盛宴,把香港艺术、文化带到内地不同城市。本届双年展主题聚焦城市精神和文化领域,所以我们在策展和交流过程中,更能够体会到各地独特的当代城市肌理。深入探索不同城市的文化底蕴绝对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香港单元策展人李婷莲说。
澳门单元策展人李向红表示:“这样的展演平台对澳门来说弥足珍贵。在杭州、南京、北京三地巡展,经历了不同形式、规模和距离的场馆,策划、布展和展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尽管所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却造就了一次又一次与差异进行对话再融合共生的经历。磨合过后,大家共享艺术成果,回味无穷。”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