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银花丝”站上了更大的舞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银花丝”站上了更大的舞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09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讲述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花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王晓璐

  前不久,母亲和我一起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我们摆出展位,向远道而来的观众介绍摆件、银丝画、首饰等各类作品,全方位展示银花丝这一传统制作技艺。

  很多观众对银花丝制作技艺感到好奇,我在一旁解释,制作银花丝要将比筷子还粗的银条,通过100余道工序拉制成比头发丝还细的银丝。之后再将画好的图案贴制到石棉板上,用镊子掐出银丝外框,再进行平填。这种高难度的手工制作要求必须用足银S999,利用其柔韧性和延展性,制作出精美的银花丝作品。

  令我感到开心的是,我们的作品得到了展会很多人的青睐。我们还通过联名授权,把银花丝、蜀锦、漆艺等非遗产品的形象印在咖啡外包装上,观众扫一下二维码,就能了解我们的非遗故事。展会这几天,我们收到不少意向订单。

  政府搭台、非遗唱戏,文旅融合发展,让我们有更多的舞台展示传统技艺,让我们对自己的非遗传承事业有了更强大的底气和信心。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我的母亲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银花丝制作,至今已有数十载。为了让这项技艺发扬光大,母亲每天忙于制作产品、跑市场,渐渐地,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到这项制作技艺。我从小耳濡目染,也跟随母亲加入传承的队伍中。

  前些年,我们受邀入驻成都青羊区文殊坊,与竹编、蜀绣、蜀锦、漆艺,组成了非遗街区,成为游客了解成都民间手工艺的“五朵金花”。这些年来,我们不仅接待了国内游客,还有不少外国友人慕名而来。

  我们还不断创新产品,让老技艺始终走在时代前沿。我们推出银丝画,制法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十二生肖、仙鹤等国潮风格产品,受到大家喜爱。如今银花丝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商品经营,还有品牌联名、研学活动、各类展览等。我很高兴地看到,银花丝赶上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银花丝制作技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我们代代传承,一丝一线地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焊接……把一条条粗细不等的银丝,变成一件件光彩夺目的银花丝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银花丝的美,也希望通过不断创新,让银花丝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 光明日报通讯员罗昊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9日 05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