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秦腔交响共风华——新编秦腔《焚香记》音乐印象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秦腔交响共风华——新编秦腔《焚香记》音乐印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09 04: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徐嘉忆(系剧评人)

  乌鲁木齐市秦剧团的新编秦腔大戏《焚香记》取材于宋代民间传奇,讲述了痴情女子敫桂英与负心书生王魁的爱恨情仇。该版在保留原生态秦腔声韵的同时,创新糅合西北原生态唱腔与西洋交响乐的磅礴韵律,使戏剧呈现出更为恢宏、丰富的艺术质感。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主演李敏还凭此剧获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戏曲演员。

  音乐设计是这部剧一大亮点。交响乐与秦腔传统伴奏乐器的创新共鸣,使素以酣畅淋漓、铿锵激越著称的秦腔呈现出别样风格,听觉层次更加厚重。

  融情于乐,以旋律变化具象化抒发人物情愫。《情笃》一出戏中,管乐器悠扬的旋律与秦腔板胡明亮的音色相互呼应,提琴温暖醇厚的音色将敫桂英的甜蜜与深情层层铺陈,清澈空灵的伴奏与演员演唱交替出现,诉说着初遇邂逅的纯真与美好。当敫桂英倾诉对王魁的痴情与期盼时,交响乐与秦腔传统伴奏乐器的交织,将敫桂英内心的深情与牵挂演绎得淋漓尽致,观众仿佛能够看到绵延不绝的情思在舞台上回荡,使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直击人心,也为最终的错付做足了铺垫。

  悲欢对照,以反差性音乐语汇塑造戏剧张力。在《送别》一出戏中,以提琴低沉、厚重的音色奠定悲伤基调,管乐器交替奏出婉转悠长的曲调,细腻勾勒出敫桂英内心的哀伤,将离别的不舍具象化为可听可感的旋律。与《情笃》中明快旋律与跳跃节奏营造出的浪漫甜蜜氛围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休书》中,急促的打击鼓点与锣清脆的声响结合开场,搭配王魁仰头“哈哈哈”的狂笑,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他高中后志得意满的狂喜。传统秦腔乐器的热烈奔放与提琴的优雅大气完美交融,增添了音乐的恢宏质感。当敫桂英收到休书,颤抖着唱出“寸寸想念化灰尘”后,间奏采用交响乐提琴及管乐器演奏,清冷的音色穿透厚重的弦乐织体,呈现出她破碎的心绪。当敫桂英至海神庙,管乐器荡起回响,悠长的旋律化为控诉,绝望、悔恨与不甘……阴冷孤寂的氛围感十足。

  绝境泣诉,以交响化的音乐叙事将人物命运跌宕层层递现。在《打神》一出戏中,敫桂英求神无果情绪爆发的一瞬,定音鼓以短促而有力的节奏营造压抑的情绪,与板胡、二胡、梆子等乐器配合,拉弦乐器凄婉的音色似声声泣诉,与敫桂英悲怆的唱腔交织,尽显希望破灭的无助与愤恨。在敫桂英面见判官时,音乐风格陡然转变,提琴的音色变得柔和而克制,舒缓的旋律勾勒出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管乐器明亮而坚定的音色与判官威严的唱腔相呼应。前后音乐的强烈对比,不仅强化了戏剧冲突的层次感,更清晰地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情感图谱。

  该剧使秦腔与西洋音乐两种不同的风格相得益彰,体现出创作者坚守传统、大胆创新的音乐设计追求。丰富的和声与激昂的旋律,生动细腻地塑造人物性格、渲染戏剧情绪,激发了观众与表演者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9日 16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