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俞海萍
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法官,是公平正义的裁量者与实践者。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人民法官积极履行职责,以实干担当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7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法官代表围绕“严格公正司法 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
以法治促善治,让判决“有回响”
司法裁判不仅是个案的定分止争,更肩负着引领社会发展、推动法治进步的重要职责。如何更好地发挥司法职能,明规则、促治理?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沙丽的电脑里,一个个新类型案件,被分门别类建立了档案库。23年来,沙丽深耕审判一线,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法官”,审理过不少全国首例案件。
一个判决会为创新技术的发展划定法律边界,甚至会对涉案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首例案件的裁判过程就像一场没有攻略的旅程。”沙丽坦言,“我常常会有很强烈的紧迫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争分夺秒钻研最新法律法规,尽自己所能‘求极致’,让判决‘有回响’。”
在“高原孤岛”西藏墨脱,这个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北滘人民法庭副庭长李海龙,将沿海地区的工作经验和理念带到了边疆,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青藏高原。
2024年3月,李海龙成为首位奔赴墨脱县的援藏法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海龙翻山越岭访遍分散深山的44个村居,了解各村风俗习惯,为村民送法普法。他牵头建成墨脱县旅游巡回法庭,推动墨脱法院实现“裁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推动墨脱法院审判质效提升。
强专业能力,同时间赛跑
面对法律诉求的日益多元,法官要如何应对新的司法挑战,推进法治中国进程?
“金融领域创新发展非常快,司法审判应与行业发展节奏保持同步。”在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看来,深耕专业是关键的能力。
丁宇翔在人民法院工作超过19年,累计审结案件2500余件。在他审理的一起证券欺诈纠纷案件中,丁宇翔和同事们花费大量精力研究总结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并协同专业机构研发出一个全新的证券投资损失核算模型,最终让这起案件的260多个投资者服判息诉。“让数据说话,让结果精准,用专业打破‘信息差’。”丁宇翔说。
“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一级法官徐弘韬,近5年共审理1600余起知识产权案件。在他审理的一起网络游戏商业秘密案件中,原告企业研发的网络游戏平均更新周期只有42天。当他们投入高额成本开发的新版本游戏还没有正式上线的时候,就发现其中涉及的新技能、新角色等关键游戏元素已经在网上被公开了。
原告企业非常急切地寻求司法保护,徐弘韬和同事们短时间内大量学习案情相关知识,及时作出行为禁令,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泄密行为,保障了新版本游戏顺利上线运营。
解开法律的结,温暖群众的心
司法的智慧和温度,体现在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法律不仅守护公平正义,更守护生活的烟火气。
了解案情、送法下乡、巡回审判、调解纠纷……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徂徕人民法庭庭长钱继红大学毕业后,投身农村山区法庭工作20余年。她的足迹遍布辖区100多个偏僻山村,办理3000多件案件,年均为群众化解纠纷180余起,开展普法宣传50多场次。
钱继红在处理一批涉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案件时,发现存在流转土地租赁期限含糊其词、违约责任语焉不详等问题。钱继红和同事成立了“法润乡村”志愿服务队,向老百姓普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知识,帮助老百姓避开“坑”,守住“田”。一位当事人感慨:“法律不仅是‘护身符’,也是‘指南针’。”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3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