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老商圈 新消费】
光明日报记者 黄汉鑫 李宏 张国圣
清晨,船只在江面上划开一道道波痕,江岸上的重庆市涪陵区南门山商圈也热闹了起来。
南门山商圈地处长江与乌江交汇处,自20世纪末逐步成为涪陵一带的商业中心。2010年前后,商圈因设施老化、业态单一等问题,被纳入政府旧城改造重点规划。经过10余年的发展,五桂堂、金科美邻广场、长涪汇等一系列新项目、新业态逐步落地,南门山商圈成了涪陵提升城市格局、更新城市形象、焕发城市活力的崭新名片。
上世纪80年代的涪陵南门山商圈。重庆市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留住小城里的市井烟火
南门山商圈的一天,一定是被五桂堂街区里的农贸集市叫醒的。
裹着嫩叶儿的玉米棒、刚摘下不久的毛桃、冒着锅气的水煮花生……早市上,新鲜农产品和现制加工食品琳琅满目,迎来一拨又一拨前来“淘宝”的市民。
五桂堂是涪陵老城核心历史街区之一,得名于明代文人文跃吾在庭院种植五棵桂花树勉励五子的故事。2020年,作为重庆市首批31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五桂堂开始进行历史建筑修复与景观功能重构,于2023年逐步竣工并开街。
为保留小城里的市井烟火,五桂堂特意留出空间用作农贸市场,还为附近村子的村民开辟自卖区,规范游摊摆设。有了这么个好地方,周边居民都早起来这儿赶集,十几公里外的农户也扎堆来卖新鲜农货,五桂堂人气越来越旺。
农产品供需两旺,重庆雁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李伟由此看到了长远商机。“涪陵的榨菜、油醪糟、白茶都是不错的农特产品,但不少乡村的小微企业不懂如何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我们公司就搭建直播团队为周边村子做助农直播。”李伟说,已经有不少周边的村干部来到直播间推销产品,为乡村的小微企业带去了更多线上客流。
以充满生活气息的农贸集市为背景,李伟的助农直播越做越火。“我们未来要走出涪陵,跟武隆、黔江等武陵山区县建立合作,共同拓宽特色产品销售范围。”李伟信心十足。
如今的涪陵南门山商圈。重庆市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完善全年龄段消费业态
轻快活泼的乐曲飘扬在金科美邻广场,挤进围观的人群,只见一群笑容洋溢的小朋友正在展示舞姿。金科美邻广场运营部负责人唐柳琴告诉记者,孩子们是这里一家艺术培训学校的学员。
“互动式的展演广受市民欢迎,为周边商业持续引流。”唐柳琴说,广场落成前,这一片的沿街商铺招牌杂乱,以服装批发、五金杂货、老式茶馆、小型家电卖场为主,缺乏品质餐饮与休闲社交空间。在涪陵南门山商圈升级过程中,金科美邻广场以“城市级一站式商业综合体”为定位,打造起涪陵首个“24小时全时社交中心”。目前,结合国潮文化新主题、头部品牌新业态以及空中霓虹廊桥等互动场景新体验的“三新”思路,广场以构建“全龄全需”消费生态圈和“下楼即享”的一站式生活场景持续提升经济活力。
“通过引入大型餐饮、酒店、国际影院、艺术培训、儿童游乐等业态,我们不断为周边5公里超10万居民提供更多样的消费选择。”唐柳琴说,2024年,金科美邻广场的年客流量超过1700万人次,销售额大幅提升。
文化创意点亮消费空间
倚靠滨江路,坐拥长江一线江景,沿江3公里排布的长涪汇街区成为不少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正值下午茶时间,“记忆咖啡”小店又迎来了一拨顾客,不少人都会点上一杯门店招牌——榨菜咖啡。
“我在2023年就有了打造一款特色咖啡的念头,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将涪陵榨菜这个标志产品与咖啡相结合。”店主郑小一告诉记者。
除了开发特色饮食文化,长涪汇街区还十分注重将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入“城市会客厅”的微更新中。
目前,长涪汇正以文化创意持续点亮4万余平方米的新潮商业空间:在儿童书局,每周三场故事会成了周边居民亲子互动的绝佳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中心以“展示+体验+传播+产业”模式,拉近上百项非遗与市民的距离。
“我们把长涪汇项目区域从之前的‘大排档一条街’重新规划为‘书香涪州’‘烟雨涪州’‘缤纷涪州’三个部分。在培育日夜餐饮业态之余,项目还依托图书馆发展文教业态,衔接白鹤梁博物馆布局城市记忆馆、名人馆,让整个项目更有‘文化味儿’和‘书卷气’。”重庆市长涪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旭頔说。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4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