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国际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梁逸韬
马科斯领导的菲律宾政府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局面。在经济领域,民生未解,腐败根深,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正在积聚。政治方面,杜特尔特家族政治力量的强势回归,正危及马科斯的执政前景。外交层面,马科斯在关税问题上遭到美国“盟友”的“背刺”,也让其在国内面临巨大舆论压力。
民生问题推高民怨
7月28日,菲律宾国会内,总统马科斯正高声宣读任内第4份国情咨文,而国会大厦外,数千名示威民众的抗议声震耳欲聋。
“我们的经济表现良好,商业信心增强,通货膨胀下降,就业增加。”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历数执政三年来取得的成就。然而,充满自信的演讲和台下议员礼貌的掌声难掩社会的失望与愤怒,大批示威者聚集在众议院外高呼“解决贫困”“惩治腐败”。有抗议者称,“说得再好,也填不饱大家的肚子”。
事实上,马科斯上台三年来并未交出亮眼政绩,菲律宾反而出现了物价高企、外资暴跌、民众贫困加剧等现象。马科斯上任时高调做出的“将大米价格降至每公斤20比索(约合人民币2.5元)”的承诺,至今仍未兑现。过去三年,菲律宾国内大米价格从未低于每公斤38比索,大米与鸡蛋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高企给低收入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的表现更糟糕,菲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外国投资金额同比暴跌82%,降至一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
马科斯在本次国情咨文中承诺,将严厉打击部分政府官员与私人承包商“吃回扣”问题,但其“豪言壮志”在舆论看来却颇具讽刺意味。马科斯本人被称作“前独裁者之子”,其父母曾因获取巨额非法财产而流亡海外。菲《商业世界》前出版人维格尔·桑托斯直言,若真要反腐,马科斯“首先应处理好自己家族的遗留问题”。菲律宾大学政治学系主任阿里斯·阿鲁盖也表示,马科斯的反腐姿态“与其家族作风格格不入”,可能仅是“表演性动作”。
菲智库伊本基金会发布报告称,总统的国情咨文因“经济表现良好”的“错误前提”而失败,“菲律宾人民需要一份诚实的报告,而不是重复那些夸大其词的成就和空洞的承诺”。
杜特尔特家族强势回归
如果说经济问题令马科斯焦头烂额,那么国内政治局势则更让他如履薄冰。国情咨文发表当天,现场出现引人注目的“政治性缺席”——不仅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国会议员保罗·杜特尔特等前总统杜特尔特阵营成员未出席,马科斯的亲姐姐、参议员伊梅·马科斯也未到场。就在前一天,莎拉·杜特尔特在韩国首尔举行的集会上明确表示,她不会出现在国情咨文现场,因为马科斯的话“全都是欺骗”。她表示会通过阅读文稿,看看马科斯是如何“奉承”和“欺骗”公众的。
这一缺席事件的背后,是杜特尔特家族政治力量的强势回归。事实上,5月举行的中期选举,已为马科斯阵营敲响了警钟。选举结果显示,其所属联盟表现不如预期,在参议院12个改选席位中仅拿下6席,未能获得足以弹劾莎拉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总统杜特尔特本人虽在海牙狱中,却仍以压倒性优势再次当选达沃市市长,象征意义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杜特尔特阵营多名成员成功通过选举获得省市级公职,显示出他们在菲南部的政治根基依旧稳固。
马科斯阵营对杜特尔特家族的一系列政治攻势也被逐一化解。7月25日,菲律宾最高法院宣布,由于弹劾程序违宪,将终止针对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程序,且任何后续对莎拉的弹劾指控只能从2026年2月6日起提出。这意味着莎拉从马科斯阵营的围攻中脱身,渡过其从政以来最大的危机,并有望在三年后参选总统。
此外,7月29日,杜特尔特家族盟友、参议员罗丹特·马可列塔拿下参议院“蓝带委员会”主席的关键职位,有权力调查政府内部的不当行为,杜阵营有望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有专家认为,在菲政坛,政客们改变阵营的情况并不鲜见,中期选举的结果可能会令原本站在马科斯阵营的各大政治家族重新考虑立场,力量的天平或将悄然向莎拉倾斜。
“美国真的是盟友吗?”
在内忧加剧的局面下,马科斯能仰仗的,只有他的美国“盟友”了。然而,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政府又给了他沉重一击。7月,马科斯赴美进行国事访问,美方虽然再次重申对《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承诺,并表示将推动更多联合军演,但在经贸议题上却显得十分敷衍,特别是在菲律宾最关心的关税减让与农产品出口配额方面,马科斯几乎一无所获。
7月22日,马科斯还身在美国时,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菲律宾将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施零关税,而美国将对菲律宾进口商品征收19%的关税。这一消息让菲律宾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参议员拉克松直呼:“这是主人对客人最无礼的侮辱,我们是时候寻找其他贸易伙伴了。”另一参议员埃赫西托则质问:“我们真的是被当作盟友看待吗?如果美国真的将我们视为盟友,至少也该给予对等的待遇。”菲国内媒体也批评称:“我们让渡了港口、机场、军事基地,换来的却是对等贸易的空头支票。”此消息一出,“19%对0%”迅速成为菲社交平台上的热梗。
有分析指出,此项不对等的协议将在未来五年使菲律宾损失大约270亿至320亿比索(约合人民币35亿至42亿元)的财政收入。菲众议员安东尼奥·蒂尼奥警告,这项协议或将使菲律宾沦为美国汽车、大豆、小麦和制药巨头的“免关税倾销地”,对本土产业造成致命冲击。菲律宾的制造业与农业是吸纳大量就业、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美国商品对本土产业的冲击无疑将继续加大马科斯政府的经济压力。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5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