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广岛核爆八十周年,日本的战争记忆依旧残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广岛核爆八十周年,日本的战争记忆依旧残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07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8月6日清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气氛肃穆,钟声敲响,和平鸽振翅而起。

  80年前,美军向这座城市投下原子弹,数万生命被瞬间吞噬。80年过去,人们在同一地点祈愿和平。

  日本民众怎么看待当年的悲剧及其原因?

  一名核爆受害者后代对记者说:“没有特别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毕竟也不是那个时代出生的,所以其实也不是很清楚。”

  几名初中生告诉记者:“听说是因为广岛有军队设施。”“学校在道德课上讲过一些战争内容。我每次都会想,为什么核爆事件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失呢?今天也有这样的感受,真的不能再让更多人受苦了。”

  一名40多岁的参观者说:“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其实原子弹投下时战争已经接近结束了,美国之所以使用原子弹,是为了试验。看到这样的说法,我觉得真的非常可怕。”

  这些回答中,“日本是受害者”“原子弹造成巨大伤害”的叙事成为共识;但“为何被投原子弹?”“战争如何开始?”的问题却鲜有人能清晰回答。

  事实上,在今天的日本,一些直指问题核心的历史背景,要在“主流”之外寻找。

  自5日晚起,许多反战民众在广岛核爆遗址前聚集。他们批评日本政府当前的安保政策正将国家再次引向军国主义,呼吁以实际行动守护和平宪法,防止重蹈战争覆辙。这些人不被允许参加6日的纪念仪式,在席地抗议时被防暴警察层层包围。还有右翼人士用麦克风对他们大声干扰,现场气氛紧张。

  面对同样的问题,反战活动参与者矢岛寻说:“广岛遭受核爆,是因为日本对亚洲发动了侵略战争,在此背景下,与美国也爆发了战争。广岛和长崎的核爆,是这场侵略战争的结果。虽然日本民众承受了巨大痛苦,但我们不能只将自己当作受害者。”

  但在官方纪念活动中,关于广岛核爆的历史背景鲜有提及。

  在6日举行的官方纪念仪式上,广岛市市长松井一实发表和平宣言,呼吁铭记核爆被害者经历,继承废核与和平理念,并敦促日本加入《禁止核武器条约》。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致辞中表示,坚持非核三原则,推动构建“无核武世界”,是作为唯一被核爆国家的使命。然而,两人均未触及日本作为战争发动国的角色。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等公立博物馆的展陈也普遍强调“受害”视角,淡化“加害”责任。大量展品聚焦核爆造成的死亡和创伤,以个体故事唤起共情,但谈到那场战争用的都是“太平洋战争”“日中战争”等中性词汇,很少触及日本在亚洲的侵略行径。

  这种回避并非偶然。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羽场久美子表示,日本战前战后的国家体制并未完全断裂,而是延续下来的。虽然在表面上,军国主义思想被和平宪法所取代,但整个战后社会并未建立在对战争的深刻反省与否定基础之上。她说:“令人遗憾的是,日本社会至今仍未认真将过去的历史视为侵略与殖民的历史。学校教育中很少讲述对周边国家的侵略历史。”

  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纈厚说:“广岛核爆慰灵碑上写着‘不再重演错误’,却没说是谁的错误。日本总是用没有主语的方式讲战争,把责任转化为抽象的教训。”

  核爆造成的悲剧不容否认,和平的理念也理应铭记。但若不从历史源头追问战争起因,这份记忆将始终残缺。

  (新华社日本广岛8月6日电 记者李子越、欣芷如、胡晓格)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7日 12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