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论坛】增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自觉性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论坛】增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自觉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26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论坛】

  作者:阮东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与时俱进完善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规定,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具有重要意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样的古训,镌刻着中华民族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价值追求。勤俭节约不仅融入了代代中华儿女的生活态度、家庭美德,更是国家夯实执政根基的重要基石。历经千年传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应对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井冈山时期,红军指战员吃红米饭、南瓜汤,身着粗布、脚踏草鞋,义无反顾参加革命;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住窑洞、睡土炕,带领广大民众自力更生、厉行节约,渡过重重难关;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谷文昌等一大批党员干部草铺为床、旧石为桌,带领乡亲们治盐碱、战风沙……一代代共产党人厉行节约、力戒奢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不仅有助于把更多“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还能倒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在四川大凉山,当地压缩开支,把省下的经费用于改善群众居住和出行条件;在甘肃定西,政府在压缩行政开支的同时,实施农村供水项目15项,让122万农村群众用上了“放心水”。这都体现了,党政机关省下一分钱,民生领域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就能把有限的经费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实事好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近年来,我们形成了以《条例》为主干、由各方面专门配套规章制度共同构成的反浪费制度体系,有效遏制了“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会所里的歪风”等作风突出问题。通过构建全领域覆盖、全流程管控、全方位监督的制度体系,有利于让节约理念转化为刚性约束,让勤俭要求贯穿于权力运行全过程。建立囊括日常检查、专项审计、社会监督等在内的立体化监督网络,对超标准接待、超范围开支等行为实时预警、自动拦截。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监管平台,也能够将“紧日子”过出“大智慧”。例如,2025年1月,财政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累计完成200余台(套)资产调剂,节约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实现了资产梯度使用和物尽其用。通过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资产信息“一张网”,闲置资产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无偿调剂,不仅实现空间层面的“共享”,更推动资产价值的“重生”与财政资金的“节流”,有效化解资源错配矛盾。

  未来,更要坚决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意识融入党政机关的作风中,加快节约型机关建设,持续强化监督管理、风险管控机制,将严的基调、紧的要求贯穿始终,在节流中谋开源、在减法中增加法。《条例》的修订无疑为作风建设再添助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决心与勇气。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思想自觉,积极落实厉行节约要求,涵养先干、先上、先吃苦的精神,以“带头过紧日子”,奋力托起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6日 0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