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徐畅 王禹欣
近日,上海市长寿路街道开展“邮政小当家”职业体验文明实践活动。不少同学走进邮政营业厅,系统了解信件邮寄、包裹收发、邮政储蓄等全流程业务,在沉浸式体验中拓展社会认知。作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这样的职业体验以实践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不仅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更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于学生而言,职业体验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在生产线旁观察零件的精密组装,在医院诊室见证医者的救死扶伤,在社区服务中心参与基层治理……这些真实场景打破了书本知识的抽象边界,让“劳动创造价值”从一句理论变为可触可感的体验。当孩子们亲手完成一份工作任务,收获他人的认可与感谢时,内心升腾的不仅是成就感,更是对劳动尊严的深刻理解,这种情感共鸣所塑造的劳动观、价值观,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精神财富。
职业体验也为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发现自身兴趣与职业契合点创造了机会。短暂的实践或许不足以掌握专业技能,却能清晰传递出不同职业的工作样态、能力要求与价值内涵,帮助孩子们早早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劳动观,培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内涵。
对学校教育来说,职业体验是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环,它打破了校园的围墙,让多元社会主体从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社会机构能够参与广大青少年的培养过程中,上好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学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将真实的职业场景、行业动态、技术发展引入教育过程,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社情国情,在实践教学中开阔眼界、培养责任感,实现更好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发展成果的分享者。实践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让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悟”:既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又认清自我、理解社会。它不仅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更是为了培养“能独立、会合作、敢担当”的完整的人,这正是青少年成长中最关键的“软实力”。当一批批青少年带着清晰的职业认知、浓厚的职业兴趣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走向社会时,他们将更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注入澎湃的动力。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职业体验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承载着帮助青少年建立职业认知、涵养劳动精神、明确人生方向的重要使命。但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职业体验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学校的职业体验流于形式,成为“参观打卡”;社会资源参与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需要进一步丰富优质体验项目供给;职业体验的评价体系还需不断完善……这都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多方合力。未来,更要加强政策支持,建立长效机制,精心设计体验课程、过程指导。社会各界也应主动开放资源,提供真实有效的实践平台,让职业体验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经历。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方教育实践的沃土,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在职业体验中成长,在劳动实践中绽放光彩。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