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书衣之美】
作者:田呢
中国人民于民族危亡之际发出的呐喊,对侵略者血腥罪行的控诉,以及战火纷飞中的艰苦生活,不仅融入抗战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也深刻烙印在这些著作的书衣上。尽管如今翻阅部分经典作品的最初版本,有些纸张或已脆弱不堪,但从中依旧能感受到烽火硝烟似乎并未远去,那份中华民族的坚忍与顽强跃然纸上。
《敌后武工队》封面设计
《敌后武工队》是作家冯志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革命军事题材作品,生动展现了冀中平原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无畏和顽强不屈,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1958年11月,这部长篇小说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立刻在文坛掀起红色风潮。“朝着胜利,大踏步地前进!前进!”在初版封面上,精心构建的空间布局中,天空衬托出山势走向,与书名字体相呼应。以剪影手法表现的多名武工队员正朝着山顶冲锋,手中挥舞的鲜艳红旗在绿色的主色调衬托下格外醒目,堪称书衣设计经典。在此后不同版本的《敌后武工队》封面设计中,设计者多采用群像式人物图像,或表现战斗胜利后武工队员持枪押解俘虏下山的场景,或用单线勾勒出正在埋地雷、攻打炮楼和救助伤员的武工队员形象,皆实现了突出敌后武工队这一特定抗战组织群体的视觉效果。
《平原歼敌记》封面设计
《平原歼敌记》是以华北冀中平原抗日游击队斗争故事为主线的中篇小说,通过十余个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独立篇章,展现了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与日伪军斗争的故事。作者符成珍说,其创作初衷是“向青少年讲述真实战斗历程”,该书于1960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封面上,戴白头巾的民兵队伍与士兵一起同心抗敌,动势十足,黑白分明、如刀笔镌刻般的主体人物形象,在周围单色环境的衬托下显得愈发高大伟岸。
《四世同堂》封面设计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的北平为背景,生动描绘了沦陷区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与抗战斗争。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对百姓家庭的巨大冲击,以及中国人在苦难中的坚忍和希望。漫画家丁聪在阅读作品时发出“含泪的微笑”,为了设计好该书封面,他“做了充分的准备,看了好几遍书,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增添了对先生的敬佩”。在反复斟酌后,丁聪在封面上仅以笔调简明的线条描绘出小羊圈胡同中四合院的院门。没有过多渲染,却暗喻着门里门外、家家户户,顺从与反抗,家国命运与个体选择紧紧相连,颠沛沉浮中的人们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此外,《烈火金钢》《吕梁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一批优秀抗战文学作品的书籍设计也甚为经典,或是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或是勾勒残酷战争场景,皆以鲜明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诠释着中华民族在烽火淬炼中的不朽魂魄。
读图观史,这些历经岁月磨砺的书衣设计,仿佛历史深处的回声,照见战火硝烟中的家国情怀,再现中华民族坚忍不屈的精神。每每读来,令人动容。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31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