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此次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试点地区范围广、要素领域覆盖全、试点举措任务实、全国示范意义强等特点。
国务院批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10个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
李春临介绍,这10个地区是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者中心城市,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也具有较强代表性。各地区试点方案总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具体改革措施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围绕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推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试点地区和有关方面,聚焦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畅通要素流通渠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分类施策推进改革,围绕深化要素协同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等目标,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及时跟踪评估试点效果,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推动要素质量逐步提高、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我们将结合数据产权等制度建设,支持有关政策、工程等优先在10个试点地区落地,并且将及时总结经验,推动‘一地创新、全国复用’。”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说。
余英表示,要探索更大力度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支持试点地区加强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索协同创新培育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加大数据供给,释放数据需求,挖掘一批可感可及的数据应用成果。探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数据流通交易机制,支持试点地区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新模式,建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支持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体系。建机制方面,重点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规则,为技术市场改革发展提供保障。搭平台方面,重点是推动各地区、各领域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促进数据跨平台流通。优生态方面,重点是促进资源要素协同,形成共建共享生态。促开放方面,重点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发展国际技术交易。
“我们积极支持试点地区围绕‘增机会、强服务、优环境、提能力’进行实践探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说,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推动试点地区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推动试点地区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此外,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孔维东说,自然资源部将指导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与节约集约高效配置。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人民银行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要注重激发市场活力,针对各类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对症施策,破除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降低要素交易制度性成本,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说,要注重坚持因地制宜,牢牢把握首都功能定位,体现区域特色。注重推进协同创新,做好试点政策的衔接和配套,主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大试点探索效应。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