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河北白洋淀:清波唤得众鸟归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河北白洋淀:清波唤得众鸟归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8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闲暇时段,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留通村村民姜立新喜欢带着家人到家门口的燕南堤公园转转。沿着木栈道边走边看,一边嗅着风中阵阵荷香,一边遥望天边飞翔的群鸟。

  几年前,燕南堤所在的烧车淀水域还是一派水体污浊、生物锐减、沼泽化严重的破败景象。“以前可以说是‘垃圾围湖,污水横流’,鸟儿也见不到多少。”姜立新说。

  这几年,雄安新区对烧车淀水域在清淤试点的基础上,清除污染底泥1194万立方米,累计疏浚水流通道约27公里,拆除围堤围埝约280公里。水质的提升,为鸟类提供了更洁净的栖息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候鸟驻足停歇。如今的燕南堤已成为雄安新区又一处热门打卡地。

  燕南堤的变化在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并不鲜见。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曾经的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面临着水域面积不断萎缩、淀内水流不畅、沼泽化严重的局面。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近年来,雄安新区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重点实施生态清淤、百淀连通等工程,保障鸟类栖息安全,“华北之肾”功能逐步恢复。

  “咕噜,咕噜……”在安新县西淀头村西侧的鸟类栖息林,鸟鸣声如潮水般涌来。抬头望去,绿荫深处,数不清的白色羽翼划破天空。近5000只鹭鸟安家,这里已成为一座喧腾的“鸟村”。

  “里边一棵树上,多的能有十几个窝。”当地退休教师周龙山指向林子深处告诉我们。“这些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类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两年前,鹭鸟看上了这片林子,自发来这里筑巢育雏。”发现鸟类逐渐向这里聚集后,周龙山建议相关部门对这里进行保护管理。不久,林地四周安上了“野生动物巡查监测点”的牌子,淀边人也开始自觉保护起这群新“邻居”。

  白洋淀的环境好不好,就看鸟类是不是来安家。雄安新区大力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生物多样性,在白洋淀划定了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建设了2个生态鸟岛,全域设为禁猎区。

  目前白洋淀水质连续四年保持在Ⅲ类标准,水位稳定在7米左右,稳居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野生鸟类增加至296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90种。“像青头潜鸭这种过去只是听老人们说过的鸟,如今都拍到了,还拍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珍稀鸟类。”在白洋淀边长大的当地资深摄影爱好者张学农欣喜不已。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也让久居淀子里的村民们有了新的奔头。在白洋淀唯一一个不通陆路的纯水村——王家寨村,17岁就外出打工的邢东影前两年毅然选择了返乡,和家人开起了民宿,搞起了水上旅游。“现在外地的游客都愿意住在我们村里的民宿,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专门来拍鸟哩。”邢东影的笑容里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如今,遥感卫星获取大范围数据,无人船随时出动,12个监测站实时回传数据,构成了雄安新区“天空地淀一体化智慧监测网络”,实现了对白洋淀复杂水体状况的监测,持续守护这片万顷碧波。

  飞鸟翩然水云间,水面上,荷花、鸟影叠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画。翱翔苍穹的鸟类精灵,让白洋淀增添了无限魅力。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8日 05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