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客家家规家训的情怀和智慧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客家家规家训的情怀和智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20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吴中胜,系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传统中国往往通过家规家训教育家族成员,家规家训联通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是培育家国情怀和社会良俗的经典范本。客家家规家训是传统中国家训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传承优良家风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客家人三省慎独的品德修养、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处处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精神。

  三省慎独的品德修养

  客家延续中原儒家文化传统,要求族人重视个人品德修养。龙南任氏家训告诫子孙后代:“自尊自重,三省慎独;自立自强,穷且益坚。”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严格要求,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阐述。龙南曾氏在家规中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曾参提出的“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曾氏子孙立此为家训,成为教育族人的格言。兴国杨氏家训云:“立大志:志者,志向。人不立志,如盲人夜行。蹈厉奋发,为国为民,乃大志。夫志当存高远。事业要好,先要志高。人有志,能成事。”这段话深刻阐述了立志的重要性。大余彭氏家训亦云:“端心术,心术为终身成败之源,一生荣辱之本。心术正,则行为自善,做事可成。心术邪,则行为皆恶,图谋必败。”强调了心术正直对于个人成败和荣辱的重要性。信丰袁氏家训则曰:“品行宜端,立身之要道也。律条正己,斯足取信于人。”强调品行端正是立身的根本。这些家训都体现客家人对“修身”的重视。

  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

  淳朴的好客之风、宽厚的待人之礼是客家地区典型的乡风民俗。客家家规家训中睦族和邻的条目比比皆是,如龙南汤氏家训有言:“戒多言,处世勿多言,多言必多失。与其逞词锋,何如崇陋质。戒尔慎枢机,守瓶毋悖出。口缄并舌扪,毕生常恂栗。”这段家训告诫子孙后代,在与人交往中,要谨言慎行,否则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全南雅溪陈氏家训强调:“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扶危济困,关心邻里,积善施仁,勤劳自立,立身处世,信义常记。”这里要求子孙后代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乐于助人,关心邻里,保持善良和勤劳的品质。上犹周氏家训有“劝和邻”条:“同沟共井比其邻,出入往来笑语频。休戚相关难薄视,有无交济更周亲。嫌疑莫结成冤薮,礼让交敦羡里仁。闾开雍和徵大顺,风规远媲古皇淳。”它强调邻里之间,同饮一口井水,平日来往要多笑语,讲礼让。

  客家家规家训多有“重义厚礼”“谦和兴让”的内容,邻里间出入相友、相让有礼。这些蕴含在客家家规家训中的礼让、睦邻、互济的精神成为客家地区长期稳定和谐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

  《尚书·大禹谟》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俭”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勤俭是治生之道,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客家人两千多年来在不断南迁、演化、发展中历经坎坷、备尝艰辛,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中浴火重生、生生不息。这也使客家人更加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所以在客家家规家训中十分重视勤俭治家之道。如龙南关西新围中厅石柱镌刻联:“承前德克勤俭永绍箕裘广兴基业,启后昆希圣贤更习诗礼再振家声。”龙南杨村杨太承禧堂联:“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示儿孙两条正路唯读唯耕。”又如龙南莲塘学下曾氏祠堂联:“忠厚传家克勤克俭承祖训,艰苦创业惟读惟耕裕后昆。”耕读传家的客家人,深知物力艰辛,时时处处都告诫子孙要戒奢从俭。宁都黄氏家训“勤苦耕读传家之道,以稼穑为先,尤以读书为重。勤则有成,懒则必败;勤者地生宝,懒者地生草。”强调勤苦耕读为传家之道,勤劳耕田与刻苦读书并重,勤则成功,懒则失败;勤劳让土地生宝,懒惰则只长杂草。告诫后人要勤勉努力,耕读并重,方能家族兴旺。

  当然,客家人强调勤俭节约,也不走极端。如《巫氏家训》云:“克俭于家,节俭并非吝啬之谓,惟量入以为出,不要大手大脚,也不要过于吝啬,治家之道,于此得矣。”量入为出,这是客家人勤俭治家的要义所在。

  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

  客家人因为经受过战争离乱所带来的痛苦,所以他们怀有更为深厚的家国情怀。

  对于家庭,客家家规家训特别强调“百善孝为先”。如南康《谢氏家训》第一条即“敦孝弟”:“百行之首,惟孝与弟。问寝视膳,爱敬弗替。推梨认枣,恩笃同气。蓼莪鹃鸽,风雅谆谛。诏子勗孙,宜敦是兮。”把“孝弟”作为立德之首,不忘父母的养育大恩,要经常询问父母的衣食住行,这种“教弟”传统要传给子子孙孙。

  客家人传承儒家文化,有强烈的国家观念,有深厚的民族责任感。龙南徐氏家约中,对臣子的职责有着深刻的阐述:“君臣之义,贯通天地。无论官职大小,凡涉及国计民生之事,皆为忠诚。损害国家、危害百姓者,即为不忠。”徐氏家约,旨在告诫子孙后代,要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本。王氏家训有“团结宗族,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一句,把“家”和“国”连成一体,体现出家国同构的思想意识。朱氏家训曰:“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鲜明体现其忠爱家国的思想。《何氏家训八则》有“训忠”条目:“尽己为忠,中心为忠,忠之时,义大矣哉。故尽忠为省身之首务,效忠乃匡国之要图。”为子而孝,为民而忠,是每个客家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怀。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客家人秉承“崇文重教”的治家理念,教育家庭成员内修品德、外善邻里、勤俭持家、忠心爱国。传承客家优秀家规家训,对优良家风和社会良俗的形成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0日 11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