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深刻把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丰富内涵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深刻把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丰富内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30 02: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思践悟】

  作者:周 琦(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

  近日,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书写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和平和睦和谐相处的璀璨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人类文明发展大势,提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命题,强调“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作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进行深刻总结,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把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丰富内涵,对于解决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挑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多样性同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一样,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更是镌刻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天然印记。它既彰显不同文明间的千差万别,也体现文明交融沟通而成的独特魅力,是同一性与差异性辩证关系的统一。由于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文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与形态。只有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前提,秉持平等理念开展文明对话,才能促进文明间的相互借鉴。

  文明是人类在现实条件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结果,是人类力量的体现,具有根本意义上的平等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应以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和历史存在为基础,深化对不同文明独特性的认知,充分尊重不同文明的制度创造和道路选择,坚持发展权利平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包容性作为文明的内在特质,表现为不同文明对多样性、差异性保持开放接纳的姿态,更体现为一种主动拥抱外部世界的精神特质。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只有坚持包容互鉴,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深层规律。这就要求不同文明之间开展交流、增进理解,在文明对话中发现并吸纳其他文明发展成果,实现不同文明之间优秀因子的互嵌,从而不断激发文明活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就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这种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在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各种文明沉淀出独有的精神特质与价值内核,构成了其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标识。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一种文明若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在与其他文明的接触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主动吸纳其他文明中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思想养分,能够为自身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在兼容并蓄中永葆生机活力。由此,不同文明既坚持自身的主体性,又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中实现丰富发展,既使本国文明生机盎然,也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三

  世界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人类文明也是一样,强调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并非否定不同文明在价值追求上有诸多共通性。虽然不同文明的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等不尽相同,但总是具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通性,拥有共同价值追求。世界文明因多样而美丽,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呼吁“我们要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上合示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让世界正气充盈、乾坤朗朗”。“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承认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同时,凝聚了人类文明在价值追求上的最大公约数,是一种指向实践的建构性世界观。经济全球化时代,要顺应历史大势,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构建公平正义的世界秩序,坚持民主自由的共同追求,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维护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携手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四

  文明的进步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不断接续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上,各种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冲突加剧等挑战,需要各个文明体通力合作,不断加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体育、艺术等领域交流,积极建立文明对话机制,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融合创新,推动人类文明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各国应坚持对话合作,在推动自身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共同应对人类文明发展难题。一方面,要传承优良传统,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厚植文明进步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要不断汲取时代精神养分,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魅力的文明成果,实现文明共享。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习近平总书记为解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全球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新的动力,贡献中国智慧。应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推进国家间合作,助力全球文明对话,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30日 06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