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今日中国,文化事业因“她力量”的崛起而更加璀璨。广大女性以文化创造者、产业赋能者和时代风尚引领者之姿,深度参与并重塑着当代文化的面貌。
如今,从创作到传播,从研究到保护,女性在文化各领域的身影日益醒目。她们以蓬勃的创造力,持续拓展着文化表达的边界,为新时代的文化图景注入深刻而温暖的女性印记。
国家文化英才项目入选人员女性占45.2%,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女性占25%……近日发布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生动体现了中国妇女在文化强国建设征程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做文化薪火的传承者
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既有像樊锦诗一样毕生奉献敦煌文化的老一辈守护者,也有新一代女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无数个“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融入当代生活、走向世界。
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活跃着一支女子考古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她们常年奔波于万州、合川、涪陵等地的考古现场,用热爱、专业与坚守,展现出独特的女性力量。
这支队伍涵盖了田野发掘、科技考古、器物修复、绘图等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一年中,队员们在田野考古的时间超过200天,剩余时间则会在单位研究考古成果、撰写考古报告。
如今,队员们通过“传帮带”培养新人,继续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这份事业薪火相传。
千里之外的河南郑州,汴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小娟用手中的针线,带领众多绣娘,将这项古老技艺转化为文化传承与女性发展的双重动力。
“绣鱼能游,绣花能闻香。”万小娟这样形容汴绣的魅力。在她的巧手下,豫剧脸谱仿佛能唱响中原大戏,主题绣品无声传递着中国声音。
面对非遗传承的挑战,万小娟积极探索新路径:她将“15分钟刺绣课”带进小学,在孩子心中播下种子;与高校合作,推动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开发时尚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人目光。
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
录制五禽戏教学视频、推广五禽戏进入景区和社区……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承人陈静的2025年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这位从小着迷于武侠小说的中国女性已经投身五禽戏传播多年,成为不少人眼中的“五禽戏大侠”,还收了不少“洋徒弟”。自2005年开始,陈静先后到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向外国友人展示、传播五禽戏,很多外国人展露出对五禽戏的浓厚兴趣。
除了线下教学,陈静还在海外网站上发布了几十个五禽戏的教学视频,让他们更直观具体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位于杭州的中国网络作家村,一群女性作家正以“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用温柔而坚定的笔触构建起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桥梁。
蒋胜男、王誉蓉等女性作家,以网络文学为载体,将东方情感与女性力量融入字里行间,让《芈月传》等作品走出国门,赢得全球读者的共鸣。她们用细腻的情感、深厚的文化底蕴,打破文化壁垒,让世界看见一个更立体的中国。
女作家们表示,新时代的女性要勇于活出自我,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正在化身“文化推荐官”,为世界献上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大餐”——
越剧演员陈丽君一袭中国风长裙,在国外演绎古典曲目《凤求凰》;“95后”音乐女博主在巴黎地标建筑前,用古筝奏响《茉莉花》等充满东方魅力的旋律;不少留学生身着传统中华服饰自信地走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展示“东方时尚”。
做时代新风的践行者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单元。无数普通妇女以爱与责任,书写着新时代的家风故事,为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长白山深处,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长白山边境管理支队横山边境检查站二级警长黄义,常年守在吉林省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边境检查站。为了让丈夫安心守“大家”,妻子王荣香从福建迁至长白山,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她不仅扛起管好“小家”的责任,还创办公益班,招收孩子总数超200人次,以行动诠释“爱国敬业”的深刻内涵。
受教师父亲影响,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刘发英自幼立志从教。梦想成真的她与同是教师的丈夫覃守龙成为“助学夫妻档”,以“英子姐姐”为名开展网络助学20年,募集善款3500余万元,帮助5000多个孩子走出大山。
侍奉重病失能的父母,她端药擦身、按摩陪护。在北京市怀柔区范各庄村,吴淑明一家用近半个世纪的光阴恪守着“仁爱孝悌、重学尚礼”的家风。
这些平凡妇女,以不平凡的坚守,点亮家风的明灯,温暖着我们共同的时代记忆。
从文化根脉的守护者,到文明交流的摆渡人,再到时代新风的践行者,中国女性正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征程中,展现出日益多元而深刻的影响力。这份“她力量”,既深植传统,又面向未来,必将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续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余俊杰)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9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