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魏开琼(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发展水平实现了全方位的跃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展现出了蓬勃生机和独特优势,为全球贡献了“中国之治”的生动样本,为人类文明注入了新的元素,开辟了新的路径。
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离不开妇女,发展要惠及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是深刻蕴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之中的价值基石、历史自觉与实践范式,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与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纵观百年历程,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妇女实现历史性解放、主体性不断提升的发展史。历史深刻启示我们,中国妇女的前途命运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相连,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妇女事业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只有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妇女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其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鲜明特征,从本质上规定了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同频共振、互为依托的战略必然。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需要最广泛地动员和依靠一切人力资源。我国女性约占人口半数,是名副其实的“半边天”。若不能将妇女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便难以凝聚起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磅礴力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妇女决不能成为统计数字中的“隐形群体”或发展路上的“掉队者”,应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倾斜,切实缩小两性在发展机会、资源获取、收入待遇等方面的差距,使广大妇女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则要求推动妇女实现全面发展。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参与和政治参与层面,更需要促进妇女在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全面进步,实现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统一。
由此可见,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特质的重要维度,也是衡量其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经验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妇女与发展的有机联系,把握同步发展的价值内涵,始终坚持发展为了妇女、发展依靠妇女、发展成果为妇女共享,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中央把妇女事业发展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持续加强制度机制的支撑和保障,在制定发展战略、创新政策手段、保障妇女权益上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一是在治国理政中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妇女工作,把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同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紧密融合,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构建起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妇女发展纲要为主体、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和地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将保障妇女权益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都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对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作出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专门确定妇女发展目标任务,擘画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三是形成完善的妇女事业发展工作格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协调、妇联组织联动、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妇女工作机制。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各方统筹协调,为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织牢妇女权益保障网。从体系上,中国将男女平等确立为基本国策,构建以宪法为基础、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百余部法律法规为支撑的法治保障体系;从行动上,全面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从法律政策源头确保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严厉打击侵犯妇女和女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践行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理念,促进妇女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突出成效。经济参与上,就业规模质量双升,妇女占就业人员比重稳定在43%左右,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女性从业占比提升,超6400亿元贷款助力妇女创业,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达45.8%;社会保障方面,医疗、养老、生育、失业、工伤保障不断强化,困难群体保障升级;健康服务上,妇幼健康体系完善,妇女的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平均预期寿命达80.9岁,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教育领域,基础教育的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当中,女生占比达50.76%,终身学习体系更灵活;家庭与社会参与中,家庭政策支持加大,基层治理有众多妇女议事会,还有大量巾帼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积极奉献。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继续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妇女事业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充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充分认识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时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牢记马克思的重要论述:“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充分认识女性对社会变革所具有的作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要将妇女发展水平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二是进一步将妇女事业全面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一以贯之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妇女事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中。认真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在统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过程中,切实解决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中的新问题,切实推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三是严格落实妇女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协调、妇联组织联动、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妇女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妇女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政策措施,为妇女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要持续推进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两性平等的权利。要为妇女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支撑,大力宣传优秀妇女典型,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要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弘扬优良家风,推动形成男女平等、和谐进步的社会风尚。要加强妇女健康服务保障,关注妇女心理健康,提升妇女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妇女。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