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中的文艺力量】兰州大学校歌:西北青年的抗日怒吼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中的文艺力量】兰州大学校歌:西北青年的抗日怒吼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3 02: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中的文艺力量】

  作者:张克非(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校史研究室主任)

  1938年6月,在全面抗战的连天炮火中,全国高校大规模内迁,并由此诞生了一大批与《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爱国歌曲一脉相承的新校歌。比如《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陕北公学校歌》《鲁迅艺术学院院歌》《华北联大校歌》等,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些新校歌一改20世纪初期校歌内敛和强调“爱国荣校”的特点,挟着抗战的风雷,唱出师生们怒吼的呼声,成为那个时代青年的铿锵号角。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中的文艺力量】兰州大学校歌:西北青年的抗日怒吼

甘肃学院(现为兰州大学)校歌 资料图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中的文艺力量】兰州大学校歌:西北青年的抗日怒吼

甘肃省政府关于甘肃学院校歌事宜的指令 资料图片

  抗战时期的校歌虽久经岁月磨洗,仍不乏传唱至今的经典之作,而兰州大学校歌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首:

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

割断我们长衫,

抛却我们浪漫,

大时代的使命奔临在眼前。

大踏步冲出潼关,

看一片漫天的烽烟,

仅凭舌尖怎能扫荡那凶焰,

挥起铁拳才能还我河山!

  

甘肃的青年,莫要再迟延,

捣碎我们花冠,

停止我们歌筵,

大时代的担子紧压在两肩。

乘长风冲上青天,

望一眼卷世的狂澜,

仅凭笔尖弱小怎能保全,

拼着血汗大同实现何难!

  这首校歌是遵照1938年教育部训令,由兰州大学前身——省立甘肃学院呈报的。那时该校是一个以法律、经济、文史等文科专业为主的地方性高校,在校师生不足200人,办学经费匮乏,发展缓慢。但就是这样一所偏居一隅的学校,却是当时甘、宁、青三省唯一的高校,也是甘肃青年抗战的文化中心。

  九一八事变后,甘肃学院师生即发表“甘肃大学就日本侵占吉辽呼吁向日宣战”的快邮代电,通电全国:“国难急矣,薄海震悸,同舟及溺,惟在共挽……请国府克日宣战,讨彼倭奴,本校所练义勇军,负戈从戎,愿为前驱,效命疆场,义无反顾!”

  七七事变后,受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甘肃工委领导下,甘肃学院的党员学生组织同学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建甘肃青年抗战团和抗日宣传队、歌咏队等,以街头演出等多种方式在校内外和全省各地宣传抗日。

  茅盾、老舍、塞克、萧军、王洛宾等文化名人和顾颉刚等著名学者相继抵达,使相对封闭、沉寂的兰州,很快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热土。甘肃学院的《甘院学生》和在史学家顾颉刚指导下创办的《老百姓》等刊物,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不少学生前往延安,奔赴抗日前线。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中的文艺力量】兰州大学校歌:西北青年的抗日怒吼

抗战时期甘肃代表性红色刊物 资料图片

  此时的甘肃学院远远无法与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和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比肩,校歌的词曲也不像西南联大、浙江大学、交通大学的校歌那样出自名家手笔。我们甚至无法考证它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与同时期其他高校校歌相比,它的歌词更为浅近、直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曲调简洁明快,旋律慷慨激昂。就像刚烈的西北汉子吼出高亢的秦腔,校歌活脱脱地展示出甘肃学院师生面对日寇肆虐、国家危亡时挺身而出的血性。他们急不可待地割断长衫、抛弃梦幻和浪漫,发出撼天动地的怒吼,恨不得大踏步冲出潼关,挥起铁拳,扫荡凶焰,收复河山,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这首校歌以“天然去雕饰”的率真朴拙,成为汇聚时代风雷、抒发师生豪情、寄寓远大抱负的铿锵力作,既与当时的众多校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独具一格的特点。通过广大师生的传唱,这首校歌很快响彻西北,竖起甘肃学院的猎猎战旗。

  “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割断我们长衫,抛却我们浪漫,大时代的使命奔临在眼前。”

  广大青年学生唱着校歌,踊跃报名参军,甘肃学院各系及附属高中学生董葆藩、陈仙洲、张绍祖、孟浩然等69人报名参军,接近当时在校学生人数的六分之一。

  当校歌唱响时,兰州保卫战正酣,甘肃作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和战略要地,已成为日军轰炸的重点目标。面对盘旋在头顶的敌机和随时落下的炸弹,甘肃学院师生发挥聪明才智,在引导市民防空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炮火之下,甘肃学院的校舍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正如顾颉刚在《兰大昆仑堂碑记》中所述:“当知屋宇可得而毁,惟此为之于不可为之日之精神,则永永不可磨灭者尔。”

  抗战胜利后,在甘肃学院基础上设立的兰州大学,不仅冲出潼关、走出西北,还一跃成为“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和“西北教育的首府”。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大学作为西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改变了近百年来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

  2009年,学校百年华诞前夕,兰州大学将1938年的校歌重新确定为兰州大学校歌。至此,校歌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在、沟通学校几代师生心灵的精神纽带。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3日 01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