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决胜“十四五”】创新迭代,人工智能活力澎湃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决胜“十四五”】创新迭代,人工智能活力澎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2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决胜“十四五”】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在各大舞台,人形机器人随动感音乐跳起舞蹈、进行武术表演;在无人餐厅,机器人“厨师”和“服务员”分工协作,为顾客端上一份美味的早餐;在智慧工厂,机器人“员工”不知疲倦地搬运物料、精心检测……瞧,人工智能(AI)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正加快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引发各领域各行业深刻变革。

  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AI,就在我们身边。”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随时为人进行“微体检”、自主开展慢病管理,成为身体健康的贴身“守护者”;智能家居机器人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采光,完成地面清洁,提高生活品质……如今,人工智能加速向个人生活场景渗透,在提升生活便利性、促进医疗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加速与制造业、服务业等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工业质检机器人自主检测缺陷、分离残次品,提升生产效率;智能安防机器人自主巡逻、识别危险、开展应急处置,提供全天候安全守护……

  “我们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动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人工智能的生命力在于应用。目前,我国已发布超1500个行业模型,覆盖50个重点行业领域、700余个场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具备类别齐全、层次多样的应用生态,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数字金融、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关键领域,为人工智能尤其是复杂推理、动态决策和自适应学习等高级能力的锤炼提供了最佳“试验场”。

  “我国链条完整、配套齐全、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为人工智能技术从研发验证、产品设计到制造交付提供了全链条支撑,将极大促进技术创新迅速转化为产品与服务,形成推动人工智能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的独特优势。”该负责人说。

  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在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取得突破,自主开源大模型正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算力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智算规模达788EFLOPS。”辛国斌介绍。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国家级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400家,已建成3.5万余家基础级、63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以及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同时,我国已成立总规模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编制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服务管理办法,成立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累计研制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标准240余项,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专家认为,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持续提升的消费能力以及强大的企业创新活力,有利于摊薄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迭代升级、促进应用标准化,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终端、智能体等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人工智能+”带来广阔机遇

  在广东深圳,无人机穿梭在智慧物流园区;在山东寿光,菜农通过智能机器人管理大棚;在安徽合肥,智能语音系统服务全球用户……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演进规律,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的“路线图”。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生活品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双向奔赴是我们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初心。”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说。

  李超介绍,不少民营企业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行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以今年一季度为例,我国新设立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民企25.4万户,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商业转化的全链条各环节,活跃在各行业应用落地的第一线。

  实践证明,“人工智能+”行动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和广阔的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构建导向明确、尊重规律、规范发展的政策环境;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开源共享,加快创新步伐。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打造更多实用、好用、用户爱用的新产品和新应用。以行业应用场景开放作为牵引,创新消费补贴方式,加快推动智能终端、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光明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2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