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加沙停火协议面临严峻考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加沙停火协议面临严峻考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3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驻开罗记者 陈天喆

  10月19日,加沙地带一度战火再起。以色列军队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违反停火协议为由,对加沙南部拉法地区发起空袭和炮击,造成严重伤亡。此外,以色列以哈马斯未能按时移交所有被扣押人员遗体为由,无限期推迟开放对加沙地带人道主义援助至关重要的拉法口岸。

  自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以来,以色列政府和哈马斯不断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协议执行波折频现,协议的脆弱性愈发凸显。

  袭击事件凸显停火协议短板

  以色列将19日的袭击归咎于哈马斯,称有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在以军控制区内向以军开火并发射反坦克导弹,造成两名士兵死亡。随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指示以色列国防军和安全部门“对加沙地带的军事目标采取强硬行动”。加沙地带民防部门称,以军的行动造成至少45人死亡。

  哈马斯方面则表示,今年3月以色列恢复军事行动后,该组织与当地剩余部队的联系已被切断,因此其与该地区发生的任何事件均无关联,也无法与任何存留的战斗人员取得联系。哈马斯重申了履行停火协议的积极意愿,称“全力达成(协议)目标,首先就是实现加沙全境停火”。哈马斯高级官员伊扎特·里夏克表示,哈马斯仍然遵守停火协议,同时指责以色列多次破坏停火。

  此次事件印证了外界对协议前景的普遍担忧。有观点认为,停火协议并未触及巴以冲突的核心症结,也未明确“两国方案”的实施路径,更没有拿出解决本轮巴以冲突行之有效的工作路径,因此协议的实施前景不确定性很大。

  埃及中东问题专家阿卜杜拉蒂夫·马纳维认为,停火协议内容“避重就轻”,在重要问题上没有实质性突破。一是占领与封锁持续的问题。协议没有从根本上解除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全面封锁,也未触及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占领问题。占领和封锁不停止,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就得不到根本保障,仇恨和冲突的种子就会越埋越深。

  二是难民和定居点的问题。协议回避了难民和定居点这两个核心矛盾,只关注眼下加沙的军事行动和人质交换等短期性难题。协议中关于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和安置的问题被一笔带过,以色列也未承诺停止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加沙人民的生存关切并未得到正面回应。

  三是加沙治理方案空洞问题。协议没有为加沙未来的治理提供明确可行的工作路径。哈马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以色列在战后权力分配问题上的立场有明显冲突,任何过渡时期的所谓治理安排实际上都很难落地,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权力真空,进而再次出现乱局。同时,外部插手干预将局势进一步推向不测的风险不小。

  四是监督问责机制缺位问题。以色列凭借军事优势牢牢掌握主动权,通过“条件式履约”规避责任,巴勒斯坦内部分裂加剧导致哈马斯难以约束其他势力,双方互相指责违约又无法厘清责任。美方一味偏袒以色列,国际担保国家各自都有利益考量,所谓监督机制最终很可能沦为协调平台而非制衡工具。

  协议执行困难不少

  事态的发展似乎正如外界的悲观预测,停火协议第一阶段刚开始执行,双方就在被扣押人员遗体归还问题上来回拉扯。根据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哈马斯13日分两批释放共20名以方被扣押人员,以色列则释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和在押人员,并陆续移交上百具巴勒斯坦在押人员遗体。按照以方说法,哈马斯共向以方移交了16具遗体,但其中一名死者不是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以方指责哈马斯故意拖延,哈马斯则表示由于部分遗体被掩埋在地道或废墟中,需要时间寻找,还需要挖掘设备的辅助。

  与此同时,加沙地带的安全环境在协议生效后也没有明显好转。18日,哈马斯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自协议生效至今“已累计违反协议47次,造成38人死亡、143人受伤”,称这些行径“再次证实了以色列的侵略意图,及其对超200万加沙人持续封锁的政策”。哈马斯在声明中敦促调解方与担保方“紧急采取行动,向以方施压立即开放拉法口岸,强制其履行协议全部条款,停止针对加沙人民的罪行”。

  有分析人士认为,停火协议在弥合双方分歧和加深互信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在技术性问题上也缺乏有效的管控抓手,这导致双方很容易“擦枪走火”,随时都可能再度陷入冲突循环中。

  第一阶段停火协议的落实就已经磕磕绊绊,让外界对第二阶段的前景难言乐观。据埃及媒体报道,埃及新闻总署署长拉什万19日表示,内塔尼亚胡无意推进加沙停火协议的第二阶段,原因是第二阶段涉及包括哈马斯解除武装以及以军全面撤出加沙等更为复杂的问题。

  拉什万表示,尽管以方与哈马斯正在落实移交被扣押人员遗体一事,但实际移交的遗体数量尚与协议规定不符。这种情况会给以色列一个借口来推翻此前的承诺。内塔尼亚胡实际上并不想推进下一个阶段,因为他知道第二阶段的内容更难实现。拉什万还说,如果巴勒斯坦内部缺乏共识,各方未能维护停火协议,也可能导致巴勒斯坦人的巨大牺牲付诸东流。

  作为停火协议的主导者,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9日袭击事件发生以后一如既往地“自信”表态。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哈马斯拒绝解除武装,他将毫不犹豫地让以色列军队重返加沙地带。但他同时也有所保留并再次强调美国不会向当地派遣地面部队。有西方媒体解读认为,特朗普的态度表明他对协议依然充满信心,并愿意采取实际行动确保协议推进。

  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以色列。他在特拉维夫举行的记者会上谈及被扣押人员遗体移交一事时表示,“这很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些被扣押人员遗体被埋在废墟下,有些甚至下落不明,因此“需要时间”。他还说,其对加沙地带延续停火“有信心”,美国“不会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加沙”,而是会负责“一些有用的协调工作”。

  对此,阿卜杜拉蒂夫认为,万斯此访或对以色列和哈马斯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并进一步调动埃及和相关地区国家支持和参与推动停火协议,但巴以局势具有深层的结构性矛盾,目前的停火协议即使继续推进,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光明日报开罗10月22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3日 12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