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特别关注】
作者:曲凯(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智库发展研究院院长)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来,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始终以《联合国宪章》为遵循,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9月29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落下帷幕。新华社发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与严峻挑战,多边合作赤字持续扩大,国际发展根基依然薄弱,新兴技术治理风险俱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并肩同行,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携手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的落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八秩荣光:联合国维护和平发展的初心不渝
自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以来,联合国坚持“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国际合作”“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宗旨和原则,为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制度框架。
守护和平,构筑安全屏障。从成功推动柬埔寨和平进程,到协助刚果(金)实现权力平稳过渡;从持续调解南苏丹冲突,到长期致力于巴以和平谈判,80年来联合国作为国际多边主义的核心平台,始终以斡旋调停、预防性外交等机制,为全球和平稳定提供制度性保障。自1948年以来,联合国共采取了7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120余个国家的200多万名维和人员参与其中,彰显了其在解决地区冲突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动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从千年发展目标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通过制定明确路线图,始终将促进全球发展作为核心使命。数据显示,联合国共为1.39亿逃离战争、饥荒的人群提供过人道援助,为全球1.23亿人提供过粮食援助,为全世界45%的儿童提供过疫苗,每年帮助拯救约300万人的生命。同时,联合国各专门机构也持续助力民生福祉,世界卫生组织成功推动天花根除计划,世界银行向全球170多个国家提供超过1.2万个项目的贷款和赠款支持,一系列务实行动彰显了联合国在推动全球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引领进步,助力人类文明。从发表《世界人权宣言》奠定价值根基,到推动性别平等、保护文化遗产、应对气候变化等,联合国为人类文明进步构筑起制度基石。面对新技术挑战,联合国领衔制定《全球数字契约》,为人工智能发展确立全球规则框架;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守护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实施《巴黎协定》,为共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注入强大动力。这些努力彰显了联合国在促进文明对话、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
大国担当:做深化全球治理的坚定力量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正式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50余年来,中国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并以扎实行动逐步从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成长为全球治理的关键贡献者。
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35年来,中国参加了26项维和行动,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维和官兵5万余人次,共有17名维和官兵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生命。在黎巴嫩,中国维和工兵分队以精湛技艺清排近200万平方米疑似雷区,成功发现并销毁地雷及各类未爆物1.8万余枚。在南苏丹,中国医疗分队成功接诊门诊患者7100余人次,并出色完成81台手术。目前,仍有1800余名中国维和人员在8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8月5日,中国第十一支赴联合国南苏丹任务区维和警队队员在出征仪式上宣誓。新华社发
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以实绩展现大国作为。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将关税总水平降至7.3%,连续16年保持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同时,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累计向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中国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200多个惠民项目,有力推进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此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等也成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300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并带动4000万人摆脱贫困。
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以创新引领时代潮流。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改革,广泛参与二十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还与30多个国家共建国际调解院,为推动政治解决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中国持续与各国深化外空、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领域合作,率先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建立开放包容的治理体系;主导制定国际电信联盟首个工业互联网标准,为数字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命运与共:携手共建更加公正高效的国际秩序
站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习近平主席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远见卓识,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
强化机制建设,提升多边治理效能。一方面,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持续推进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进程,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完善议事规则与表决程序,健全区域性代表轮换机制,切实履行好《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同时,坚定维护联合国地位和权威,健全国际法治体系,推动重要国际公约公平性修订,切实维护各国主权平等与领土完整。另一方面,高擎多边主义火炬,健全全球治理评估体系,制定成员国行为准则框架,确保各项治理规则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建多层次国际预警体系,强化国际危机预防与调解能力,完善维和行动部署流程,全面提升冲突后重建效能。
深化发展合作,夯实全球治理基础。一方面,大国要作出表率,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健全可持续发展项目库,系统推广普惠性发展模式,增加减贫与公共卫生专项基金,加强技术援助与能力建设。同时,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增加发展中国家投票权比重,完善发展资源分配机制,促进资金高效利用和公平分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要切实履行责任,兑现发展援助和气候融资承诺,着力构建技术转移平台,健全绿色发展合作示范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同时,全球南方国家要守望相助,持续完善发展合作评估体系,共建项目效果监测机制,确保发展成果的可持续性和普惠性。
完善治理体系,引领新兴领域发展。一方面,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快制定共识性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建立技术风险评估框架,推动技术标准互认互通。制定空间碎片治理标准,健全轨道资源管理机制,持续促进外层空间的和平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完善极地治理体系,健全全球环境保护标准,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持续强化全球生态监测与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践行多边合作的全球治理,健全跨境监管协调机制,推动监管沙盒互认,促进创新产品快速落地,同步设立国际风险审查委员会,健全伦理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加快建设新型国际合作平台,促进政府、企业、学界的跨国交流,持续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创新生态系统。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3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