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茅盾的文艺救亡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茅盾的文艺救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4 05: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抗战中的百年巨匠】

  作者:刘洋(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1941年10月下旬的一天,因为战事迫近,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向同在香港的茅盾辞行,并力劝茅盾也离开香港去新加坡避一避。茅盾则坚定地表示:“我不能离开香港,我在这里有工作。”

  抗战爆发后,茅盾作为著名文化人,虽然没有直接上前线,却一直在“第二战线”抗战,“抢救民族的危亡”(茅盾语),进行文艺救亡活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茅盾的朋友纷纷离开上海,但他仍坚守在这里。他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并出任《救亡日报》编委,主编《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后期由巴金主编),撰写创刊献词:“中华民族开始怒吼了!中华民族的每一儿女赶快从容不迫地站在各自的岗位罢!”

  1937年11月12日,经过八十多天的奋战,上海沦陷。12月,茅盾离开上海。受党的指派,他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广州、九龙等地,负责创办出版大型抗战文艺刊物《文艺阵地》。1938年4月16日,该刊物问世,茅盾几乎凭一己之力,将此刊物传送到全国的抗战前线与后方。在创刊号上他发表了《祝全国文艺家的大团结》一文,他强调“抗战的文艺工作的范围应该是极广大的”,呼吁文艺界的大团结,他以非凡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团结组织了最广大的作家群体,《文艺阵地》的触角和影响力遍及前线和后方。此刊物还开辟广播专栏,发布战地情况,推出抗战新作。张天翼、姚雪垠、丘东平、叶圣陶、萧红、刘白羽、丰子恺、老舍、田间、沙汀、夏衍、臧克家、何其芳等名家,都曾在刊物上发表作品。《文艺阵地》不仅为宣传抗战作出重要贡献,还培养了众多文艺新人。

茅盾的文艺救亡

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作者供图

  由于敌机轰炸,广州印刷厂被毁坏,茅盾只好将《文艺阵地》秘密转至香港编辑,再将编好的稿子秘密送至孤岛上海着人印刷,印完后再用“走私”的方式运到香港,后经各种渠道运至内地发行。茅盾虽身在党外,但心时刻与党联系在一起。党通过相关部门转达对他的关心关怀时,他深情地说:“自己生活上能够解决问题,就不给组织添麻烦了。我要尽一切力量把刊物办好!”

  1940年5月,在党的安排下,茅盾辗转多地来到延安。呼吸着延安的新鲜空气,感受着延安紧张而愉快的氛围,他由衷感到回家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他一方面被毛主席指定参加鲁艺的相关活动,一方面用犀利的笔继续战斗。党中央研究认为,像茅盾这样的知名文化人士,到国统区工作比在延安发挥的作用更大,留在党外更便于工作的开展。周恩来同志从重庆来电,嘱茅盾到重庆参加文化委员会工作。张闻天代表中央征求茅盾个人意见,茅盾坚决听从党的安排。

  1940年10月上旬的一天,茅盾将一双儿女留下,与夫人前往国统区。在奔赴重庆的路上,他被沿途的风景打动,尤其是倔强不屈、不畏风雪、傲然挺立的白杨树。他满怀对根据地人民的热爱,写下了著名的《白杨礼赞》。怀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在国统区,他继续以笔为剑与法西斯激战。

  皖南事变后,茅盾等文化人士根据党的指示,准备前往香港办刊物,开辟“第二战场”。茅盾乔装改扮、隐姓埋名与敌人周旋。经过桂林时,他挥笔写下:“存亡关头逆流多,森严文网意如何?驱车我走天南道,万里江山一放歌。”此诗表达了他冲破反动派封锁,转战南方的革命豪情。在《华商报》,他发表一系列杂文,批判日本法西斯暴行,揭露国民党暴政。同时,他还参加《大众生活》编辑工作,创作连载长篇小说《腐蚀》。创作这部长篇,一方面是为刊物筹款,一方面是为揭露国民党特务残酷卑劣的内幕,书写了在“狐鬼满路”的恶劣环境下,青年人的无奈、迷茫与沉浮的“难言之痛”,以及觉悟自新的精神历程。该小说后来出版单行本,在对敌斗争中取得广泛的政治影响,引导广大青年冲出黑暗走向光明。

  香港沦陷后,茅盾克服千难万险才脱离虎口。这段经历惊险且富有传奇色彩,他将此记录在长篇特写《劫后拾遗》中。1942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邀请下,茅盾再赴重庆。在此后的日子里,茅盾以极大的热情与昂扬斗志,克服体弱、眼疾,忍受骨肉分离之苦,继续以笔为剑,坚持对敌斗争。茅盾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抗日战争中,文艺战线也是一条重要的战线。我们的武器就是手中的笔,我们要用它来描绘抗日战士的英姿,用它来喊出四万万同胞保卫国土的决心,也用它来揭露汉奸、亲日派的丑恶嘴脸。”

  抗战时期,茅盾失去了两位至亲至爱:他的胞弟沈泽民为革命牺牲,他的女儿沈霞在延安病殁。对此,茅盾心痛无比,但他无怨无悔:“我一生努力的志向,是为人民为革命,而且只有一条路:跟着共产党!”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4日 16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