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连续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陈雪 光明日报通讯员 贾心语
近日,多家权威学术期刊相继开设青海“秦刻石”相关的研究专题,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青海“秦刻石”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向纵深方向进一步拓展。
近期刊出的《文史哲》杂志2025年第5期,于封二至封四页面刊发青海“秦刻石”相关的3篇文章。孙闻博文章就刻石定名、“使五大夫臣翳”格式展开讨论,认为刻石与古代昆仑、河源关系密切,秦的域外文化交流与东西交通联系超过旧有认识;陈民镇文章从句法结构与语义角度,对铭文细节提出进一步的理解,认为“将”指率领某一群人,此解最为契合当时语言习惯;黄杰文章提到释文方面的两点意见,并对铭文进行了重新解读。
此前,《中国文化研究》2025年秋之卷开设“学术热点:‘昆仑刻石’研究专题”,刊发3篇文章。分别为:王子今《关于“五大夫翳”刻石“车到此”》,刘绍刚《再说“昆仑刻石”》,韩高年《关于昆仑刻石真伪的几点看法》。
《青海社会科学》第3期聚焦“昆仑”议题,以“专题研究 昆仑文化”的形式,刊发了4篇文章。分别为:索端智等撰写的《青海昆仑文化多学科综合科考考察报告》,霍巍《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易华《青铜之路羌中道:昆仑山下四千年文明交汇隐秘动脉》,唐中华、侯光良《基于文化遗存的东昆仑山文化公园建设初步构想》。
青海“秦刻石”作为考古新材料,短短数月间,迅速牵引、辐射多学科多领域研究,议题丰富,视角多元,凸显蓬勃的研究生命力。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7日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