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禹爱华 龙 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苏卫平
“张书记,您能不能留下来呀?”
4年前的冬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寒风卷雪,曲松镇下洛村的几十位村民,徒步赶到县城,围着即将结束两年驻村任期的村第一书记张晓敏,眼里满是不舍。“好,我留下来!”张晓敏回答。母校吉首大学“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育人理念,早已化作她在雪域高原上的每一步履职足迹。
如今,张晓敏仍在曲松县堆随乡担任副乡长。她在驻村日记里写道:“学校的每一次社会实践都在教我们把‘小我’融入‘大我’。”
在吉首大学,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暑假,湖南湘西的山村里总有吉首大学学子的身影:或围坐在石桌旁教孩子们读课文,或跟着导师蹲在田埂上教农户剪枝,或穿梭在社区里记录居民需求——这些鲜活的场景,是吉首大学“精神—能力—素养”三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注脚。
“基层建设特别需要能吃苦、干实事的年轻人,通过学校的系统培养,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品德好、能力强、吃得苦、后劲足’的特质走向社会。”吉首大学党委书记廖志坤的话,点明了学校的育人初心。
自2013年起,吉首大学打破传统“学科闭环”,从教知识转向育能力,系统训练学生扎实的学科专业、沟通表达、创新创业和跨界融合能力,让育人理念融入每一堂课、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实践。
“唐老师的课从不枯燥!”这是学生们对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唐石的评价。讲有机化学时,唐石总爱穿插名人趣事、生活案例,把抽象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他还多次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科前沿。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王云龙,现任山东省新泰市酒台村党支部书记。在王云龙的带领下,酒台村脱贫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辣酱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在给学弟学妹的信中写道:“老师教的不只是知识,更给了我们敢想敢干的底气——把根扎在需要的地方,就能长出枝叶。”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9日 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