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吴小陶:“一支笔”描绘脱贫致富梦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吴小陶:“一支笔”描绘脱贫致富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8-31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奋斗实干在一线】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薛斌

  “我永远记得很多年前读初三时,语文课本里吴伯箫《菜园小记》中的一句话——‘那希望是用诚实的种子种在水肥充足的土壤里的,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的“吴小陶笔坊”里,手持新拿到的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轻工行业国家级裁判员证书,44岁的女主人吴小陶说。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成为国家级职业竞赛裁判,吴小陶用了7年的时间。

  丈夫去世,一人扛起生活重担

  进贤县文港镇,毛笔制作技艺传承超过1600年。在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从事传统制笔的相关行业。

  吴小陶就出生在这个家家以制笔为生的小镇上。

  “我婶子家就靠制笔为生。小的时候,我们的玩具就是毛笔的各种部件。”吴小陶说,文港镇的孩子小时候,几乎都接触过制笔的全过程。

  长大后,吴小陶嫁人了。从周坊村到丈夫所在的文港村,她接触最多的,依然是毛笔制作。“我老公做笔,我就打打下手。结果,刚刚盖好房子,他就得病了。”吴小陶说,平时丈夫做笔,她就在家带孩子,虽然不富裕但还算温馨。

  2011年年底,吴小陶和丈夫拿出30万元积蓄,盖起了一栋5层的楼房。就在准备装修时,噩耗降临了。2012年春,丈夫被查出脑瘤,在治疗一年后因病重撒手人寰。

  家中没了“顶梁柱”,生活来源断了,积蓄花光了,还欠下了外债。儿子、女儿还在读书。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吴小陶一个人的肩上,即便她夜以继日地打拼,一家人的生活仍十分清苦。

  “我不会做笔,只能逼着自己做,不然连饭都吃不上。”吴小陶说,毛笔的特殊性在于笔头无法工业化生产,只能纯手工制作。2012年丈夫去世后,她只能做一些低端毛笔头售卖。每天工作12个小时做出笔头在市场上销售,每个毛笔头只能赚1块钱。

  奋斗:从初学者到全省竞赛第一名

  2013年,吴小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文港镇是华夏笔都,为了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镇政府专门邀请了几位制笔大师传授技艺。

  每天,天刚蒙蒙亮,吴小陶就来到师傅毛笔作坊,做好卫生清洁、制笔工具摆放等准备工作,候着师傅。她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实践着师傅传授的要领。直到下午6点,她才下班,就这样寒来暑往经过3年多的时光。

  “镇里帮我联系了毛笔技艺师跟班学艺。就这样学了好几年,差不多也就出师了。”吴小陶告诉记者,在学习期间,她随时可以拿着自己做的笔到大师家去请教,而大师也都倾囊相授。

  为了提高制作技艺,她不断延长着工作时间,那时候,困得不行,在床头放上两个闹钟才能把自己叫醒。除了疲惫,长时间浸在水盆中的双手,也持续不断地考验着她学习毛笔技艺的决心,在春冬季,手上长满冻疮,肿得跟萝卜一样,到了夏秋季,双手溃烂到整层整层脱皮,只能靠涂抺药膏缓解疼痛。

  2017年的江西省“振兴杯”毛笔制作职业技能大赛上,150多名制笔师齐聚一堂。就在这次大赛上,吴小陶成为一匹“黑马”。“我自己都想不到我拿到了第一名。当时参加比赛的选手,很多都是本地有名的制笔师傅,还有从外地赶来参赛的高手。”吴小陶说。

  “谁都没想到。正规学习制笔没几年的她能拿下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周坊村第一书记宋建新说,根据规定,在取得“振兴杯”的第一名后,吴小陶还获得了“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南昌市非遗传承人、南昌市第二届“洪城工匠”等称号。这些荣誉让吴小陶在全镇的毛笔制作行业中小有名气,找她做毛笔的人越来越多,她便在自家创办了“小作坊”。

  传承:从制笔学徒蝶变成“洪城工匠”

  第一次得到荣誉,让吴小陶感觉“十分美好”。

  2018年,在儿子的建议下,她注册成立了“吴小陶笔坊”,开始在网上售卖毛笔。由于她本人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如何运营,扶贫干部便建议她的儿女返乡创业,一起为家乡笔文化产业作贡献。如今,“吴小陶笔坊”网店每年的销售额都达到了10多万元,她的毛笔作坊也逐渐扩大规模,开始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

  今年8月20日,吴小陶和另外10多名制笔大师来到呼和浩特,参加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轻工行业国家级裁判员培训。“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还能当国家级比赛的裁判。”吴小陶说。

  从2013年到2020年,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吴小陶对毛笔的认识也在逐渐发展变化。在她看来,制笔对于自己不再仅是饭碗,更是一种情感和责任。

  传承,正成为她工作的关键词。

  作为南昌市非遗传承人、“洪城工匠”的她,带领了3名徒弟,言传身教毛笔制作技艺,协助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事宜。如今,这些徒弟都成为吴小陶笔工坊的骨干。

  7年的时间,从一名制笔学徒蝶变成“洪城工匠”,手艺渐渐升华成了“守艺”——制笔养家糊口的手艺,升华成了吴小陶坚守的事业。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31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