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抓重点领域 强薄弱环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抓重点领域 强薄弱环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26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回望“十三五” 建言“十四五”

  作者:龚维斌(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赵秋雁、尉建文,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立足国情、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出“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十四五”时期,应坚持人民至上,从多元共建、有效共治、社会共享三方面发力,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社会治理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基本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铸牢人民至上理念,向美好生活砥砺前行。美好生活是人民至上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十四五”时期,既要继续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工作,又要加大美好生活塑造力度,大力开展美好生活教育,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树牢根植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不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提升党建引领力和基层治理力,凝聚社会多元共建强大合力。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战斗在约65万个城乡社区抗疫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要看到,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规模和质量刻不容缓。“十四五”期间,应坚持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着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同时,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推进基层治理制度重大改革,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社区工作者发展,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区工作者制度,以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效应。

  提高风险防控力和绩效评估力,大幅提升社会治理有效共治水平。高风险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之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的利器。“十四五”时期,应继续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创新发展,促进社会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深化“一网统管”、开展“净网行动”、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准确性、高效性。应以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评估为抓手,既抓问题导向,更抓绩效评估,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反映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新模式,激发社会治理整体效能,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增进城乡融合力和人民幸福感,深度打造社会共享新格局。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3年名义增长67.8%,人均消费支出比2013年名义增长63.1%,恩格尔系数连续8年下降。“十四五”时期,中国城乡结构还将发生深刻变化。针对调查中反映的“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社会治理总体评价有待提高,对生活满意度和未来发展预期有待加强,社会治理中共建共享不足等问题,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同时,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律,全面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十四五”时期,既要抓民生建设,更要赢得民心。应坚持以稳就业、保民生为优先目标,着力促进经济增长,稳住经济基本盘,在实践中缩小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6日 16版)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