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妙手巧思,播撒知史爱党的种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妙手巧思,播撒知史爱党的种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9-30 06: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如何让红色情怀入脑入心,青年师生这样说——

  妙手巧思,播撒知史爱党的种子

  编者按

  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高校青年师生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可视化、数字化学习,综合运用影视、戏曲、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解读党史、宣传党史,让百年党史以青春之姿走入百姓生活、点亮青年人生。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在又一个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五位青年师生,在他们向阳成长的故事里感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炽热情感。

妙手巧思,播撒知史爱党的种子

  湘潭大学“湘影笙笙”团队的学生与纸影非遗传承人吴渊一起排练党史剧目。傅燕翔摄/光明图片

妙手巧思,播撒知史爱党的种子

  宁夏西吉县高同村村部小学的学生在欣赏福建师范大学“红传航道”团队制作的红色漫画。光明图片

妙手巧思,播撒知史爱党的种子

  重庆九龙坡区铁路小学的音乐老师在为学生吹奏红色经典乐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华社发

妙手巧思,播撒知史爱党的种子

  在南通大学举办的撕纸艺术作品展上,南通大学学生与小学生们一起体验撕纸艺术。陈妍摄/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一抹鲜亮的红在指尖跃动

  讲述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非遗撕纸艺术研究所所长 翟天麟

  去年,一幅长达百米的红色主题撕纸长卷亮相校园,吸引不少师生驻足观看:从南湖红船到南昌起义,从新中国成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党史上一个个重要历史事件,浓缩在长卷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撕纸作品中。这是我为了“讲好党史故事”精心创作的,表达了心中对那段红色历史的无上敬意。

  我出生在撕纸世家——徐州“翟家大院”,4岁起就跟着家里长辈学习手艺,18岁那年通过家族考试,被认定为家族撕纸艺术第十八代传承人。

  一直以来,我们家族撕纸的题材都是传统图样。2017年,我赴延安参加了一次实践活动,被那段红色历史深深打动了。“为什么不用撕纸来展示党史,在传统撕纸作品中加一抹鲜亮的红呢?”一股创作灵感浮上心头,我很快下定了决心。此后三年多时间,我自费到全国80多个红色基地采风,一边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重温先辈创业史,一边将所见所感融入撕纸创作中。

  2019年,在“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我举办了井冈山主题撕纸艺术作品展。没想到,传统非遗与红色故事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很多人手捧撕纸作品仔细端详、轻声感叹,似乎重回那段峥嵘岁月。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撕纸艺术作品巡展中,我的92幅红色文化主题撕纸作品,同样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撕纸作品采用红色与留白两种色彩,对比强烈的构图让一个个历史瞬间力量迸发,党带领中华儿女团结向前的奋斗姿态跃然纸上。

  来到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任教后,我成立了撕纸社团、撕纸工作坊、非遗撕纸研究所;我的“撕纸艺术”课程被纳入学校公共艺术选修课,面向全校各专业、留学生普及推广;在作品展览现场,我增设了互动环节,现场教撕纸,让红色故事可触可感。

  最近,我越发感到指尖的忙碌。不久前,我指导100名学生创作了100幅以党史故事为主题的撕纸作品,希望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理想信念之光,让它照耀更多青年的前行之路。

  【一线讲述】 

  字里行间,红色音符在流淌

  讲述人:“红传航道”项目创始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孙巧真

  5年前,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我在支教过程中发现,一些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孩子们兴趣不高、认知有限。怎么才能让孩子们爱上红色文化呢?在学校老师指导下,我们建立了一支以青春激情、专业所长推进红色文化传播的大学生团队。

  5年来,团队成员走遍了全省84个县级行政区,携手红色资源所在地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旅游、研学、文创等方案。年轻人擅长的AR、VR、vlog、弹幕等新技术新手段派上了大用场。在一双双巧手下,一批鲜活灵动、可知可感的红色文化产品动了起来、火了起来。

  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可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还比较碎片化,对省里的革命旧址也没有完整的认识。于是,我们编辑出版了《跟着红旗走八闽》一书。在专家指导下,团队成员从全省2500多处红色文化遗址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0余处,以手绘图与文字记叙相结合的方式,为这些散落在八闽大地的红色地标拂去历史的尘埃。书中还规划了红色旅游线路,推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后,竟然小小地“火”了一把。

  无论是在田间地头、红色乡村挖掘资源,还是在电脑前整合资源、制作产品,我们一次次被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精神所震撼。带着感动之情,我们把红色血脉灌注到每个文字、每幅图画中,让孩子们了解党和国家走过的艰辛历程,找到“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响亮答案……

  特别让人期待的是,在省委党建办2022年重点培育项目资助下,我们团队主编的《跟着红旗走乡村——福州》《跟着红旗走乡村——泉州》《八闽乡愁与乡村振兴》即将与读者见面。

  赓续红色血脉,我们永远在路上。

  【一线讲述】 

  承纸影之形,述党史华章

  讲述人: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工业设计系2019级本科生 郭玉峰

  一方幕布,几盏光源,一个简单的竹架结构。“剧者口唱戏调,手牵彩色纸人”,一方小小幕布上,生动的故事开始了……

  2020年,在学院工业设计系傅燕翔老师的带领下,我初识省级非遗“湘潭纸影戏”,其独特的表演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深深着迷的我随即加入了学校的“湘影笙笙”团队。随着对纸影文化的了解不断加深,我们逐渐认识到:从历史中走来的纸影戏,必须融入现代生活。

  为此,我和同伴们在头脑风暴中,想出了用纸影戏讲党史故事的新模式。我们决定围绕红船故事创作立体书、纸影组装表演、线上H5三个文创产品。

  我们多次去湘潭市升平轩纸影博物馆,在非遗传承人吴升平、吴渊的带领下,学习并体验纸影的动作和姿态,包括人物的抬腿、举手、转身等基本技法,力求把党史故事展示得鲜活生动。

  多次练习后,团队成员通过灯影的投射,配合娓娓道来的韵味解说,双手上下翻飞、灵活操作,呈现出的效果越来越好。几个月后,我们设计的《红船旧影》剧目走上舞台,吸引了很多观众。这越发坚定了我内心的想法:今后,我们要巧设创意、多借外力,让渐行渐远的纸影戏重回大家视野,让党史学习充满趣味性和沉浸感。

  【一线讲述】

  跟着“吉星”,走进火热岁月 

  讲述人:吉林动画学院漫画学院院长助理 马钰博

  最近,我们的“红色漫画原创IP”系列作品正在和漫画平台洽谈,计划近期上线。这可是凝聚了我们数年心血的创作啊,大家都非常激动。

  5年前,从吉林动画学院毕业的我,心底萌生了把红色文化与漫画相结合的想法。在母校“联合创业,融合发展”新型合伙人创业模式的召唤下,我作为专业人才回到母校,组建了团队,正式开始了红色漫画创作之路。

  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展合作,他们根据史实、红色精神等创作故事脚本,我们在此基础上完成漫画绘制。

  “吉星”是我们“红色漫画原创IP”系列故事的主人公。他的人物设定是一名大三学生,爷爷是位志愿军战士,“吉星”自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党和国家感情深厚。2021年,“吉星”踏上了一次特别的红色采风之旅,我们用他的视角来讲述他看到的故事。目前,已经完成了近4000幅“吉星”画面的绘制,组成了200多个故事。

  现在,我们团队已经发展到100多名成员,还吸纳了吉林动画学院漫画学院的600余名师生加入。对于青年们来说,红色漫画的创作过程也是党史学习的过程。有位学生在查阅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详细资料之后,边绘画边抹泪。

  每每看到青年学生们用心创作的样子,我都会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未来,我们想在各大漫画平台上展播“吉星”系列漫画,打造“红色漫画原创IP”系列和文化衍生品,创作动画、短视频等体系化作品,让红色文化点亮更多青少年的生活。

  【一线讲述】

  “绘”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

  讲述人:榆林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播火者——爱国主义绘本教育资源开发”团队指导教师 杨静涛

  2019年那个溽热的暑假,我和师生们共同撰写了《陕北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及应用》申报书。项目顺利获批后,我们带领汉语言文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与陕北民歌博物馆、陕北红色藏品陈列馆展开合作,不断摸索、力求创新,为榆林本地博物馆设计开发了一批文创产品。

  团队中有一半是师范专业学生,因此大家很关注中小学生的教育现状。一次偶然机会,成员们到各个书店调研,发现最畅销的绘本竟然都来自国外。大家一致觉得,只有让孩子们更充分了解陕北的文化,他们才能深深热爱脚下这方土地。简单讨论后,我们决定立足陕北文化,开发一套讲述陕北红色故事的绘本。

  陕北的红色历史灿若星辰。项目组从老师到同学,18个人耗时三百多个日夜,奔赴陕北各个地区考察,绘制稿图上千幅。在用脚步丈量陕北每一寸土地后,我们才真正明白,陕北的红色文化并没有因革命时代的远去而渐行渐远,而是就藏在绵绵软细的厚土中,藏在那激荡曲折的黄河间。

  于是,从2020年9月开始,4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白天人头攒动,晚上灯火通明,大家一起分析文稿,逐字逐句删减更改;一起调整图稿画面,力求每处细节都完美……2021年6月,完成了陕北民歌系列绘本的创作后,我们和出版社达成了合作意向。

  最近,团队又依托榆林学院红色校史舞台剧《播火者》《李子洲在1929》,创作了绘本《陕北红色人物绘本李子洲篇》。为了确定李子洲在北大期间的经历与见闻,团队师生一起研读了北大校史。在创作涉及五四运动时期报纸的画面时,我们找到了当时《申报》的原始资料,最终呈现的报纸画面和历史上的《申报》分毫不差。

  七百多个日夜的付出,只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苏雁、高建进、龙军、禹爱华、任爽、张哲浩、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芦猛)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30日 07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