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一线讲述】
匠心守护指尖瑰宝
讲述人:浙江图书馆古籍整理与研究专班组长 陈谊
在古籍保护各专业领域中,古籍修复是古籍保护的核心力量。凡是从事古籍修复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古籍有基本的认知,然后才能谈修复技术。古籍修复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要掌握非常多的学科知识以及实操技能。
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判断古籍的年代,也就是古籍版本鉴定。修复师首先要分辨该书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也就是版本学上所说的是写本还是印本。如果是写本,年代不同,文物价值与书籍本身的学术价值不能等同。如果是印本,就要区分是宋元刻本还是明清刻本,还有可能是民国时期影刻、影印的版本,这些版本之间的文物性差异就更大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古籍修复师,版本学的技能和基本方法是需要掌握的。初步判断版本后,如果出现珍贵的国家一、二级文物或者是具有特殊文献价值的古籍类文物,就需要邀请行业内的古籍鉴定专家来参与前期的古籍修复资料建设。古籍修复方案的确定和论证,不仅依靠修复行业的专家,还需要版本鉴定专家参与。
用文物保护的眼光来看,那些古人用来补书的纸张也是文物级别的纸质历史文物。那么现在的古籍修复用纸,就要根据书籍纸张的科学分析,了解该纸张的纤维构成、材料选取、制作工艺、酸碱度、色谱分析区间等,用与之性能相近的当代古法手工纸去匹配和染色,这就需要古籍类文物修复师具有材料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科学检测的基本技能。此外,如果还能读懂古籍,能对古籍制作过程中的美学特征进行理解分析,能够根据版本类别采取不同且合理的修复方案,就距离一个合格的古籍修复师更近了。
浙江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中心培养古籍修复人员时,强调每一位修复人员都要有自己的专长,通过长时间的修复实践和工作分工,帮助古籍修复人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有针对性地发现、培养、强化、提高,帮助修复师找到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提升操作技能,逐步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成为未来古籍修复乃至文物保护工作的努力方向。他们不仅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要具有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要培养古籍修复师热爱古籍事业的职业素养,这是从事该行业的先决条件,也是古籍修复师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使命和觉悟。大家都说,古籍修复师是古籍的医生,“医者父母心”,他们应该充满爱心地去对待和呵护每一个待修复的古籍。同时,要构建宽松环境,启动合理机制,提供动力引擎,通过多重渠道持续助推人才选拔和培养路径。
复合型古籍修复人员的培养,就是要培育一批具有爱护文物、转益多师、好思敏行、慎独守创以及择一事终一生精神的古籍类文物修复从业者。只有这些人成为古籍修复的主攻队伍,我们的古籍保护事业才能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玉梅、于园媛、方莉)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5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