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石永程、刘华东、王美莹、徐鑫雨、李洁、訾谦、王洋、王鲁婧
三秦大地披新翠,江西山水满目新,八闽河山绿意浓,彩云之南景如画……日前,记者在陕西、江西、福建、云南四地调研采访,一路盛景,处处展现着蓬勃生机,涌动着绿色发展新动能。
从矿山整治到湿地保护,从绿色工厂到低碳园区,从生态养殖到智慧农业……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学精准施策 守护绿水青山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的蝴蝶兰基地,温室大棚内蝴蝶兰恣意绽放、婀娜多姿,花农们将各色蝴蝶兰成品花裁剪、处理、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七夕前后,就卖了近3万株蝴蝶兰。”万花园林公司总经理谢凡生表示。
大棚内,花儿分外美丽;大棚外,露营基地绿草茵茵。
江西宜春市铜鼓县温泉镇禄田村村民在院落里“晒秋”。新华社发
10多年前,这里还是尘土飞扬、“黑山墨水”的采矿区。自2012年起,永定区开始探索矿山综合整治。清理煤矸石、治理水土流失、修复水生态、恢复植被……一系列治理工作先后开展,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云南省昆明市宝丰湿地,一个气象监测设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这个是负氧离子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湿地周边负氧离子含量。”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滇管水务局湿地建设管理岗主管邓驹恩说。
负氧离子,常被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湿地,正是空气中负氧离子产生的重要场所。
“经过长期监测的数据显示,宝丰湿地片区负氧离子浓度正常可达到2300—3800个/cm3,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邓驹恩说。
目前,宝丰湿地已成为昆明城市湿地环境保护科普宣教的重要窗口。2021年,宝丰湿地成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永久性成果展示点之一。
市民在陕西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内运动休闲。新华社发
在陕北,随着生态治理水平的提升,昔日荒山土坡披上“绿甲”。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小村庄南沟实现蝶变,创造了在黄土高原进行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奇迹。
这个陕北的小村庄,生态修复与治理何以成功?秘诀就是“山峁缓坡修梯田、陡坡山间种林草、沟道打坝造良田”的水保生态综合治理模式。
“2015年,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安塞区水土保持工作队副队长拓强强说,“通过工程、植物、耕作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南沟实现了蝶变,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培育发展了特色产业,园区内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今日之南沟,草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走出了一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好路子。
“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专门针对南沟生态修复与治理中综合采取的沟道和坡面治理、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湿陷性黄土高边坡治理等措施,进行相关研究。这里,还成了全国许多大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安塞区水土保持工作队副队长刘涛说。
逐“绿”而行 低碳转型
在江西省南昌市,有一座工厂,厂区80%是森林、湿地,被人们称为“最美中国工厂”。这就是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湾里制造基地,亦被称为“江中药谷”。
药片制剂生产,温度控制尤为重要;节能降碳转型,空调系统大有可为。“目前,江中药谷制冷系统集成控制,节能率可达到33%,采用新型磁悬浮冷水机组,能节电约26%。”华润江中湾里制造基地负责人钟志坚说。
福建连江县定海湾“闽投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及深水网箱。新华社发
在江中药谷,绿色低碳、节能生产的案例还有很多。日处理量可达1000吨的中水回用系统,处理后的水能用于厂区景观补水和绿化灌溉,年节水量达14万吨;废弃的药渣,还能用于畜禽饲养;屋顶还建设了分布式光伏电站……
福建省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内,一排排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仓库顶上,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各类设备提供清洁能源。
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强表示:“现在园区内45台叉车全部‘油改电’,一台电动叉车一年可减少柴油使用量6.2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可达19.5吨。”
好处远不止于此。绿电不仅能“自发自用”,还能实现“余电上网”。“园区内全年光伏发电977万度,园区年仅自用351万度,余电上网626万度。”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荔荔说。
游客在云南腾冲市和顺古镇里游玩。新华社发
目前,象屿综合保税区通过电力供应绿色化、装卸设备电动化、仓储设施智能化等,成为国内领先的“能源自平衡零碳园区”。
“这些年,我们企业的综合能耗在逐年下降。”云南省昆明市安宁产业园区内,一家企业工作人员李兴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该园区协同推进产业绿色高端化,规划打造的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此外,园区还积极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加快建设零碳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系统降低园区电耗,推进绿美园区建设。”园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少康表示。
逐“绿”而行,低碳转型。当前,安宁产业园区立足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基础,积极融入和践行“零碳”理念,致力把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零碳园区标杆。
利用“好生态” 发展“好产业”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利用山泉水的生态优势开展棘胸蛙养殖,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靖安县一家从事棘胸蛙养殖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彭赞介绍:“靖安棘胸蛙产业中,蝌蚪孵化率这个关键指标已得到较好解决,目前可达90%。”
养殖技术好、市场回报佳,参与养殖的群众越来越多。于是,当地采用“1+N+N”模式,即“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利用“好生态”,发展“好产业”,获得“好收益”。
靖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小红介绍,2024年,靖安全县养殖棘胸蛙约700万只,养殖大棚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青山连绵,绿水悠悠,村里不时传来鸟儿啼鸣声。
谁能想到,粗放的养殖业曾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从2017年起,以斜溪村为重点,延平区打响了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拆除养殖场面积约381.32万平方米。
如今,野餐、烧烤、品花茶、乘游船……依托3.8公里长的闽江江岸线、千年古榕及周边的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斜溪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近三年来,村集体收入达到700多万元,旅游收入从零突破到20万元。”斜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成政说。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科技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位于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深处。这里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太白成为露天蔬菜生产的理想之地。
在太白县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各类蔬菜长势喜人。深入蔬菜大棚,一排排水上漂浮的绿色幼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基地负责人艾科平介绍:“以前,育苗需要40天到60天。经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试验站的改良,现在育苗只需20天到30天。新技术不仅缩短了育苗时间,还减少了土传病害,并将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我们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管理采用了智慧化、数字化监测,实现了智能化水肥一体喷、滴灌技术全覆盖。”艾科平介绍,现在基地每年可生产高山特色蔬菜2900吨,产值达1200万元,带动180户320人增收致富。
(项目统筹:光明日报记者 方曲韵)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1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