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45】乔榛:让声音的力量直抵人心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45】乔榛:让声音的力量直抵人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05 02: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45】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他用声音塑造过《魂断蓝桥》中的军官罗伊,《斯巴达克斯》中的贵族首领克拉苏,《国家利益》里阴险凶狠的情报部长,《叶塞尼亚》里风流倜傥的军官奥斯瓦尔多,《廊桥遗梦》中浪迹天涯的摄影记者罗伯特,《寅次郎的故事》中富有喜感的小人物寅次郎,他还用声音演绎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邓布利多……

  他就是乔榛,国家一级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家,曾任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45】乔榛:让声音的力量直抵人心

乔榛  资料图片

  1942年出生的乔榛,笑称自己是“80后”。从艺63年,他为千余部译制片中的主要角色配过音,他让声音长出了翅膀,住进无数人心里——

  一个明媚的午后,我终于见到了一直“躲”在幕后的乔榛。窗前、桌边,阳光斜斜地洒下,将他的面庞照亮。一抬头,他露出温暖的微笑。那笑容格外澄澈,看不出岁月和疾病之刀刻下的痕迹。一张口,他那浑厚磁性的嗓音让整个屋子都变得明亮通透。

  “作为一名配音演员是无比幸运的,因为可以踏入那么多人物的生命河流,从千奇百怪的角色中品尝人生不同滋味。”乔榛说。他将声音视为一辈子的好朋友。于他,声音是通达四面八方的路,而从声音里获得的精神滋养,也让他始终保持充盈的生命力,哪怕一次次和疾病短兵相接。

  乔榛的职业道路原本是在台前。他从小热爱文艺,曾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求学,一毕业就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偶然的机缘,他被借调到上海电影译制厂为一部外国影片配音,从此沉醉于声音的世界,一发不可收。

  上海电影译制厂有一套成体系的工作方法。从拿到剧本开始,翻译、导演、口型员们都要一起参与台词整理的工作。“老一辈同行总结出来的一套创作流程,在全世界翻译片事业中,都称得上是一流的。”对于自己投身的事业,乔榛非常自豪。他琢磨出“字斟句酌、魂的再塑”八个字,并奉为工作准则。

  在乔榛看来,配音演员的职责是塑魂。要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人物,就得让自己先成为那个“他”,再将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而捕捉人物内心深处的光芒,非常不易,“相当于用声音再塑造一遍人物”。

  为寅次郎配音,乔榛逼着自己把生活节奏、思维方式都改了。“寅次郎是个无所顾忌、充满喜感的小人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透明、率真。我这个人缺乏幽默感,那段时间,我就学着角色的样子开玩笑,大声说话,骑车在路上大喊大叫……要给一个人物配好音,就得大胆改变一下自己。这样,站在话筒前,才会自如,仿佛就是角色自己在说话。”

  影片播出后,很多观众诧异:这声音像乔榛,又不太像乔榛。一直盯着片尾字幕一行行出来,果然是乔榛!这才结束了争论,这就是乔榛用声音塑造出人物的效果。“译制片辉煌的年代,很多观众会说,一部影片影响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一段声音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这更让我们觉得责任重大。如果我们的创作能够镌刻到观众的心灵中去,这样的事业太神圣了,多大的付出都值得!”坐在窗边,乔榛将这些年与声音为伴的故事缓缓道来。

  他坚信,从心灵自然流淌出来的声音,最能打动人。“当我把人物和作品分析透了、感悟透了,就会有一种冲动,想要把它表达出来。这时流淌出来的话语,才会让观众感动。”

  1985年,43岁的乔榛接到确诊癌症的通知。“我首先想到的是不能消沉,要振作起来,所以我请求厂里,不要顾虑太多,依然要分配任务给我,导演也好,配音也罢,该怎么做就还怎么做。既然大家喜欢我的声音,我就抓紧时间多留下点用声音表达的作品。”就这样,他辛苦着,愉悦着,并享受着,越做精神越好,身体反而一点点好了起来。13年后,相同部位的癌症复发。几年后,又遭遇心梗、脑梗、结肠癌……一次次和病魔缠斗,乔榛愈战愈勇,愈战心态愈平和,“直到现在,身体里仍然有病灶,但我坦然面对,泰然处之!”

  乔榛喜爱阅读,经常大段大段背诵文学经典,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令他格外倾心。“人的精神是不灭的,支撑着你做该做的事,完成你追求的目标,这是一种极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能战胜一切!”乔榛这样理解海明威的作品。

  2009年,在疾病接连侵袭下,乔榛的左侧身体瘫软了,出行要靠轮椅。他把家搬到了上海浦东的一处养老社区,在妻子的精心照护下,进行康复锻炼。这些年,他坚持练习书法,自驾汽车。他仍然孜孜矻矻,跋涉在探寻艺术真谛的道路上。他登台朗诵唐诗宋词,为小演员和年轻同行指导发声技巧。他说,每一次朗诵,都要把心融入作品。他录制了很多有声书。他说,声音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和交融。

  他倾注心力,传播中国语言文字之美。今年4月20日是第十五个联合国中文日。乔榛策划拍摄了短视频《仓颉》,自己写文案并扮演造字的仓颉,请来团队用AI技术呈现。短视频在上海闵行乔榛语言艺术馆播放,广得观众好评。

  “中文是世界上古老、丰富、优美、灵动、简约,而有韵致的语言,是使用人数庞大的全球通用语言。我们有责任把中文传承好,弘扬好。”乔榛说,“中文是桥,译制片也是桥,都是传播语言艺术的通道。我今年80多岁,我还能继续做事!我想,俯身成为一座桥,通向人的心灵。”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请乔榛寄语光明日报的读者。他提笔略一沉吟,写下顿挫有力的四个字:“澄怀观道。”这是他的座右铭。他说:“从事创作,首先应该荡涤自己的灵魂,把那些自我杂念不断去除,时刻警示自己,用一颗善良、纯净的心去面对你眼前的一切人、事、物,包括你从事的事业。”

  乔榛说,自己的做人之道来自家风家教。他的脑海里不时会闪现身为工程师的父亲穿着破洞汗衫伏案工作的背影……他也常常怀想祖父。乔榛的祖父乔念椿是爱国企业家,抗战时期,因为在闵行修建了救国纪念塔而被日本兵报复,一夜之间,工厂和半数家业被焚毁,祖父郁郁而终。

  “做人是最要紧的。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是我的为人准则。”乔榛说。他信口吟诵起诗人许德明的《小草的心》,仿佛正是他的内心独白:

  “在所有的生命中间,

  我,是再平常不过的。

  谁也无法计算出,

  我受过的磨难与委屈,

  但我并不想因此而赢得怜悯。

  …………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

  我活的并不怎么鲜艳,

  但既然活着,就得有自己的颜色。

  我不爱打扮自己,我却打扮了大地……”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05日 01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