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将人生坐标锚定祖国西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将人生坐标锚定祖国西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1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晨曦走笔】 

  作者:李书简(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刘俊娜(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人才资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能,青年参与正逐步成为西部建设发展的关键变量。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西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扎根西部,投身于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西部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经济主战场,青年们扬己之长,立足西部资源禀赋与特色赛道,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中,一支青年突击队决心以数字科技为笔,勾勒产业振兴与数据改革的新篇章,他们在算力、算法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像这样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他们为西部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社会治理领域,青年们勇担大任,将奋斗的激情洒满西部基层,把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持续二十余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吸引了数十万名青年志愿者服务西部基层,他们深入偏远山区,紧扣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教育帮扶、医疗援助、扶贫攻坚等工作,将青春热血和时代责任融入西部建设之中。

  在文化传播方面,青年们坚定自信,依托新媒体技术在西部架起了文化传播的云桥,创新地传承与发扬着中华文明。很多非遗传承人将传统文化与短视频相结合,展现传统技艺、节日场景等习俗,他们的作品深受粉丝青睐,甚至获得国际影响,展现着西部青年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中所具有的创造力。

  在生态保护一线,青年们不畏艰难,以技术创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升级西部的绿色发展方案。在宁夏固原云雾山,三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历时四十年,创新性构建了“立体生态修复系统”,将云雾山植被覆盖率从25%上升到95%,完成了从“濯濯童山”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变,这是时代青年在广阔西部地区谱绘的绿色诗篇、续写的青春传奇。

  西部天高地阔,青春做伴放歌。今天的西部正凸显区位战略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活舒适性与“烟火气”,吸引青年们走进、留下、扎根西部,为西部建设注入不竭力量。

  今天的西部正进一步夯实和强化对外开放的区位功能,让时代伟业成为青春西进的“源头活水”。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西部各地跨越山海联结世界,多重引力吸引青年集聚于此;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以多层次开放平台促进对外开放,以区域协调“媒介”贯通内部合作。青年奔赴西部发展正当其时,有条件、有机会、有平台,让自我价值实现与国家开放进步双向互济。

  今天的西部正通过深化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开拓“青年有为”的广袤空间。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重庆汽车智能制造、西安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群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正因地制宜,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形成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西部各地通过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引才留才,以体制机制创新构筑人才发展新生态。青年奔赴西部成长恰逢其时,乘科技发展之潮,凭知识和智慧与西部热土共创辉煌。

  今天的西部正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宜居环境,以美好幸福生活吸引青年“落地生根”。西部城市以独特的城市自然风貌吸引青年人安居乐业,重塑着宜居新范式。西部城市还以有温度的治理关照青年的社会交往、情感认同和精神共鸣,以开放融合的精神促进青年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幸福感和归属感。青年奔赴西部生活、扎根适逢其时,用对生活的热爱在西部自然怀抱中营造美丽家园。

  青年因大开放而集聚,西部因大开发而兴盛。当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将人生坐标锚定于西部,用青春与热血、知识与智慧浇灌祖国西部沃土时,不仅在唤醒祖国内陆腹地的发展生机,也在融入这个时代的精神家园。青年因新机遇而相逢,西部因新活力而繁荣,这片土地将书写前所未有的美好的青春诗篇。

  (本期选题支持:邱玥)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1日 12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