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闻随笔】“跨界”科普,吸引更多青少年逐梦航天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闻随笔】“跨界”科普,吸引更多青少年逐梦航天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09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闻随笔】

  作者:陈 城

  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今年以来,航天喜讯接连不断: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升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回望过去的十年,我国航天事业更是捷报频传,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行、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等航天科技成就,已被广大民众所熟知。

  尽管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硕果累累,但相对于宇宙的广阔无垠,我们现有科技力量对深空的开发探索仍是刚刚起步。向着浩瀚宇宙继续前行,需要我们接续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航天科技人才。因此,激发全民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关注,鼓励青少年尊崇科学、探索未知的脚步,始终不能停歇。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营造尊重科学、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科普是最有效的手段。数字时代的年轻人,更青睐于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传统的科普手段正慢慢失去对他们的吸引力。如何以全新视角呈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航天科普乃至各学科科学普及工作努力的方向。

  在今年“中国航天日”航天文化艺术论坛上,年轻的跳水奥运冠军在谈及体育精神和航天精神共同特点时谈道:“我们都在对抗地球引力。跳水是水花消失术,航天是误差消失术。”表述精妙,引发全网热议,这何尝不是一种科普创新?

  这其实也表明,以独特视角关注航天科技,能够将航天知识更有效地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过往,我们习惯于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展陈,吸引广大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好奇心;现今,航天事业不断跨界,与更多元的领域携起手来,让科学知识的触角延伸到非传统科普目标领域,引发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我们不仅可以推动航天科技与文化浸润融合,构建航天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良性互动,还可以尝试更多的跨界融合——让航天科普与体育、与旅游等更多元的领域融合碰撞。如此,相信会吸引更多青少年传承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9日 10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