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真正成了“大众”的,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真正成了“大众”的,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4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评论员

  男女老少齐参与,线上线下同欢乐。这就是现今蓬勃兴起的新大众体育!

  任何一种蔚成风气的社会文化现象,其背后必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新大众体育的兴起,正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国际经验揭示,当人均GDP跨越5000美元门槛,体育便从大众的“可选消费”,进阶为“日常需求”,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投入也会同步放大。

  2011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5000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均GDP节节攀升,2024年已达1.33万美元。收入的增长,投入的增加,各种基础设施的改善,专业体育人才队伍的扩大,强力推动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延伸,全民体育迎来迅猛发展的黄金期。

  可以说,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物质丰裕,是新大众体育的兴起和繁荣最根本、最坚实的“地基”。

  试想,如果没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成就,没有球场等运动场地的普及,没有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村超”“村排”的勃兴就无从谈起。

  试想,如果没有城乡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没有大众对健康生活的强烈渴望,没有人们精神世界的充盈,就不可能有“苏超”“浙BA”赛事火遍街巷。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场“苏超”的加油声,折射的都是对民富国强的礼赞;每一阵“村BA”观众席上的欢呼,透出的都是对发展成就的由衷感叹;每一张“村排”参与者的笑脸,展现的都是对振兴成果的欣悦!

  新大众体育,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起,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而这股源于基层、发于乡土的磅礴力量,又通过文体旅深度融合,拉动着消费,驱动着经济向更高质量挺进。

  察势者智,驭势者胜。这一浩荡之势珍贵而有力,我们应当满怀热情地去呵护它、支持它、引导它,为它的健康成长提供更肥沃的土壤和更灿烂的阳光。

  这需要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让新大众体育热情长燃不熄;这需要尊重基层创造,让群众智慧得到更充分释放;这需要善于发现总结,做好融合文章,让“体育+”的模式在更广阔的领域开花结果。

  站在文明演进的高度眺望,体育始终是民族精神与时代气象的写照。

  近一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发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号召;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新大众体育,正勾勒出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风貌!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4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