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哈尔滨8月27日电(记者张士英)日前,记者从黑龙江省木兰县举行的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考古发现公布仪式上获悉,通过对木兰县簸箕掌遗址的发掘,共发现遗物3724件。作为黑龙江省首次开展的革命文物考古工作,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东北抗联历史提供了实物支撑。
哈尔滨市木兰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东北抗联北满地区重要的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于2015年被发现,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达11平方千米,涵盖10个区域、337处密营遗址,战壕、交通壕1610延长米。遗址按功能可以划分为军事防御区、粮食种植及储藏区、后方基地等区域。
2016年,由军事、军史专家和学者组成的考察团认定,木兰县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是东北抗联第三军集作战、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军事设施,是遗址面积较大、功能较全、军事设施较完备的东北抗联战迹地。
簸箕掌遗址地处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的核心地带。簸箕掌遗址考古发掘领队刘伟介绍,此次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共布设7个探方,发现遗物3724件,可初步判定属于东北抗联文化遗存。“此次发掘不仅揭示了密营的建筑布局、生活设施与战斗遗迹,更出土了作战武器、炭化粮食、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生动还原了抗联部队的战斗、生活与生产场景,明确了房屋建造形制、布局及壕沟功能,为研究东北抗联历史提供了实物支撑。”刘伟说。
“东北抗联密营不单单是军营,更是抗联战士的家。密营的房型主要为半地穴式木刻楞结构,房屋朝向东南,背风向阳,冬季能御寒,又兼顾防御隐蔽。此次考古发掘既有弹壳、弹头、枪炮尾翼等作战防御类遗物,又有铁锅、瓷碗、玻璃瓶等生活用品。其中马具、炊具、生产工具等遗物的发现也印证了抗联战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产自救。”木兰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张旭生说。
东北抗联历史专家刘强敏表示,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的挖掘系统全面地再现了东北抗联的战斗和生活场景,对宣传东北抗联历史、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提供了鲜活的实物资料。
据悉,木兰县将以此次考古发现公布为契机,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努力将木兰鸡冠山密营遗址打造成集遗址保护、历史展示、主题教育、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8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