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铁甲奔流奏强音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铁甲奔流奏强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4 06: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我的阅兵日志】

铁甲奔流奏强音

两栖突击方队受阅队员 杨玉柱

  今年是我入伍第26年,这是我第四次参加受阅。当阅兵这一刻真正到来,我的内心还是难掩激动。尽管在年轻的战友面前,我已经是“老师傅”了,但同时保障三型轮式两栖装备受阅还是头一次。在这次任务中,我带领团队精细维护,顺利保障铁甲洪流浩荡驶过天安门前。我的军旅生涯又多了一座令人自豪的里程碑——20多年来,从63式到11式,我这双手,保修过4代18型铁甲战车。

铁甲奔流奏强音

杨玉柱在进行油液检测。柴清鹏摄/光明图片

  我第一次接触的是63式水陆坦克,当年跟着师傅钻进满是油污的底盘,在昏黄的灯光中,靠一把扳手、一把榔头敲打修理。2009年,我参与保障新型两栖步战车受阅。那时候,我自认为已经成了战车维修保养的行家里手,闭上眼都能拆装变速箱,可第一次接触这个新车型,我还是遭遇了认知颠覆:老装备的故障都在明面上,靠眼睛看、耳朵听就能定位,而在新战车驾驶舱,显示屏上跳动的故障代码急得我满头大汗。那一刻我明白,光带扳手不灵了,得带电脑、带新知识,才能摸准电子系统的“脾气”。再后来,某新型两栖突击车上,全车的传感器像神经末梢般密布,我们只需看数据屏上跳动的参数就能对车辆各项情况一目了然。铁甲战车,早已从齿轮咬合升级为数据奔流。我们装备保障人员的战场也在拓展——用激光定位仪确保定位准确,用红外传感器精准计时测速,给车辆加装雷达安全报警器确保车距安全……现在,我们维修班早就能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准确掌握战车状态。

  20多年里,设备更新、技术迭代越来越快,可我还坚持着每周带徒弟钻车底的习惯。传感器虽然更灵敏,但金属疲劳的裂纹更直观,数字化技术再先进,咱这老手艺也不能丢,得给战车上个“双保险”。我始终相信,强军征程的密码,既在尖端技术的突破里,也在一丝不苟的日常中。

  我人生中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待在部队,四次受阅见证了我的不断成长。展望前路,我会继续将自己的事业拧紧在强军兴军的螺栓上,在数字与钢铁的交响中,奏响属于中国军人的使命强音。

  (光明日报记者刘华东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4日 13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