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背后,有一条看不见的“生命线”安全畅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统筹带领一支通信保障“铁军”,以最高的标准、最实的作风、最硬的担当,实现了无线电“零干扰”、通信网络“零故障”的战绩,为盛典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不可摧的 通信支撑。
中枢统筹,铸牢保障“桥头堡”
万无一失的保障,源于未雨绸缪的精密筹划。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无线电安全保障处付永超同志是保障体系的“规划师”。他与同事们充分借鉴以往经验,构建了以1个总体方案为核心、10个分支方案为支撑的“1+10”活动保障组织体系,将任务分解为4个阶段12个方面42项具体清单,理顺了工作机制。他牵头完成无线电管制通告的发布,更是临场决策的关键一环。9月2日夜,某型设备连续出现对重要保障设备产生干扰的情况,他与其他同志紧急协商、反复推敲,最终在活动开始前2小时形成完善的解决方案, 确保了音响、合唱团等核心环节的绝对安全。
频率守护,当好频谱“调度员”
指令传递、现场扩音、电视直播……每一项关键环节都离不开清晰的无线电频率。频率台站处王莹同志是这条“空中通道”的忠诚卫士。面对本次活动 史上最多的无线麦克风需求,她在极度紧张的时间内攻坚克难,通过紧急协调为军队采购替换设备,为音响指挥部“挤”出了宝贵的频率资源。第一次演练中,合唱团耳返突报干扰,耳返系统是导演对合唱团整体下达指令的关键系统,她了解情况后立即调用监测力量排查,迅速判定为设备自身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保障了合唱效果的完美呈现。 “她的电话是热线,说话说到失声”是同事对她7*24小时贴身服务的最好注解。
经信局现场执法组研判干扰处置方案
网络基石,架设通信“生命线”
稳定可靠的网络是所有指挥调度系统的基石。网络安全中心的孙永生及其团队守护着800兆无线集群通信的畅通。活动前夕,一场暴雨突袭北部山区,导致14处基站中断。孙永生团队双线作战,一边投入纪念活动保障,一边全力抢修。他们提前部署应急通信车,成为怀柔区琉璃庙、汤河口地区首批恢复的通信网络,为防汛救灾提供了关键支撑。
孙永生赴怀柔青石岭基站抢修现场
他们累计配发各类终端超6000部,组织培训30场5000余人次,完成了40余次编组调整,用极致的细致确保了每一部终端在关键时刻“拿得起、呼得通、听得清”。
孙永生(右二)带领团队分析通信数据变化和重要终端使用情况
电波猎手,消除隐形“风险点”
在活动现场,有一群“电波卫士”用设备监听着空中的每一丝异常。北京市无线电监测站的田伟光同志便是其中一员。他负责东观礼台监测并贴身服务音响组。9月2日下午,他刚进入点位就得知634.2MHz转播频率附近有异常信号。他立即行动,通过精准测向,最终将信号源锁定在附近一辆应急指挥车内一个被杂物挤压误触开关的无线麦克风上。移除电池后,隐患瞬间消除。从深夜到黎明,他与同事徒步2万余步,排查处置3起隐患,确保了转播工作的绝对安全。田伟光是整个电波卫士团队的缩影,正是他们,用卓越的专业能力和能拼能干的工作精神,共同构筑了 电磁空间的“防火墙”。
田伟光(左),张磊在人民大会堂东排查干扰
这场胜利是体系性的胜利,刘征同志带领的行政执法团队,开展了对3万余个无线电台站的核查,并牵头整治天安门周边的违规无线讲解器,从源头消除了对央视直播的干扰隐患。由张源、李勇、郭春明等组成的有线网保障团队,高速高效地完成了13家指挥机构22个重要点位的有线政务专网建设,实现了三次演练和正式活动期间的 “零故障、零投诉、零失误”。
活动期间有线政务专网保障团队在网络监控中心现场值守
从频率指配到网络建设,从行政执法到一线监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保障者们各司其职、密切协同。他们以“精益求精”的执着、以“万无一失”的成绩,在无形的战场上打赢了一场漂亮的通信保障攻坚战,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守护了盛典的每一个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