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期待思政课成为校正人生的航标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期待思政课成为校正人生的航标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8 04: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 

期待思政课成为校正人生的航标

讲述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课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徐川

  一转眼,我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快20年了。学生们送给我很多称呼,我最喜欢的就是“川哥”。这充盈着亲近与信任的称呼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自己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个与青年同行的陪伴者。

  “陪伴”二字,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当代人的节奏太快了,我们不知不觉习惯了“倍速生活”,总是希望能用3分钟看完一本书、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两天“速成”一门技能……越是面对这样的环境,为人师者越该拿出足够的耐心去对待学生,要愿意花很长的时间,去关注一个灵魂的成长;要做到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陪学生一起寻找答案。

  为了用青年喜欢的方式与他们交流,10年前,我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推出一些精心撰写的文章。一开始反响平平,直到有一天,一篇题为《答学生问:如何面对挽不回的感情》的文章点击量飙升,竟然“火”了!惊喜之余,我赶紧找原因,最终发现:引起网友兴趣的是“答问”这种形式。于是,我鼓励学生们留言提问,我认真回答每个问题,力求用鲜活的笔触谈思考、讲道理。每次答问前,我都要求自己做足“功课”。比如,为了撰写后来成为爆款的《答学生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文,我思考了20多天,还重读了党史。

  今天,新的5年就在眼前,“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教育、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等作出部署。这让我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我期待着,思政课能够成为打开青年心门的钥匙,引导更多年轻人倾吐心声,说出他们普遍关心、渴求解答的真问题。比如,近年来,“佛系”“躺平”“躺赢”等现象为何在青年中引发热议?热词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心理变化和深层期待?只有找准问题,才能给出青年渴望的答案。

  我期待着,思政教育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真正走进广大青年的生命和心灵。比如,我在网络上的答问文章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今天的思政教育只有更精准,确保“你给的”正是“学生要的”,才能润物无声、入脑入心。

  我期待着,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投入到思政教育中来。“独行快,众行远”,为了让思政教育欣欣向荣,必须把“我”变成“我们”,会聚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试想,当我们的思政队伍里人才济济、各展其长,有人哲理谈得好,有人故事讲得好,有人文章写得好,有人直播开得好……时时、处处、人人都为青年成长营造大环境,那时,思政教育怎会不受到学生的由衷喜爱呢?

  (光明日报记者姚晓丹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8日 01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