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另眼”看丑角——读《无丑不成戏》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另眼”看丑角——读《无丑不成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6 04: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白 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文艺理论批评家赵兴红的新作《无丑不成戏——京剧丑角艺术研究》(以下简称《无丑不成戏》),称得上是一部饶有特色的戏剧理论著述。该书从文学视角切入,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同时,它也致力于向戏剧爱好者普及戏剧美学与丑角知识,体现出通俗性。阅读之后,感受颇多。

  该著重在为京剧丑角“正名”与“扬名”。京剧里的丑角是看点,但通常不是主角。作者通过多方面论述与多个实例的分析,让人们看到了丑角在京剧里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书中指出,丑角带有“间色”和“搭伙”的基本功能,能够与其他任何重要行当的人物发生联系,也善于从任何角度进入剧情,其功能超乎人们想象。丑角在京剧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舞台人物,最为接近生活原型,也最为灵活多变。梳理和研究丑角在叙事、节奏调节、增强戏剧性等方面不可替代的功能,对深入探讨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价值。

“另眼”看丑角——读《无丑不成戏》

《无丑不成戏——京剧丑角艺术研究》赵兴红 著花山文艺出版社

  《无丑不成戏》对丑角戏剧功能的论述颇为精彩。在戏里起穿插、牵引、填充、调节等辅助作用,是丑行最基本的功能。然而,丑角在不同的剧目甚至同一个戏的不同折子中也有不同的舞台功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群英会·蒋干盗书》中,蒋干一方面作为塑造曹操形象的辅助角色——其愚钝映衬曹操的刚愎,其自作聪明隐喻曹操的多疑;另一方面,他亦是推动情节突转的“戏胆”,是剧情发展的关键。正如书中所述,除了文学意义上的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外,丑角的戏剧功能涵盖角色调剂、人物反差、情节穿插、丰富语言、调节节奏、增强戏剧性等诸多方面,彰显出不同层面的艺术辩证法,大大丰富了戏剧的形式与内容。

  在京剧艺术研究领域,专注于丑角的著述相对较少,其艺术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赵兴红的新作,不仅对京剧经典丑角戏中的角色进行了细致梳理,还深入探讨了丑角的精神与文化内涵,阐释其艺术功能、讽喻价值及其与传统文化的深层关联,从美学品格、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等维度,对丑角精神进行全新的定位,充分彰显了丑角的独特性、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无丑不成戏》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写作有难度,但是这本书确实好看,做到了引人入胜、深入浅出。这种心中有读者、有意通俗化的写法,值得称道。具体而言,该书资料翔实,案例丰富,思考深入,逻辑严密,将大量史料、剧本与角色分析融会贯通,叙述条理清晰。此外,书中还配有大量富有故事性的插图,每一幅插图后面可能都蕴藏着一个故事,进一步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实可谓图文并茂、文质兼美。

  从更深层次看,《无丑不成戏》虽以京剧丑角为核心,但其价值远超于此,对研究其他剧种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丑角都具有促进作用。书中所梳理提炼出的丑角精神和创作方法,对当下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亦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6日 11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