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财经论语】
作者:陈 晨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如果你走出家门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景区绞尽脑汁“和你玩”,越来越好玩、越来越会玩!
可不是吗,人刚到景区门口,就领到了地图、银票、任务书、节目单等,成了大型互动游戏里的玩家,游玩的兴致和期待值被“拉满”。之后行走在景区里,不仅逛了点位、赏了风景,还看了演出、和NPC(非玩家角色)互动做了游戏、挣了银票,最后再拿着挣来的银票“豪横”地消费,玩得那叫一个痛快!
回答三国谋士“徐庶”的问题,在滕王阁下与“王勃”对诗,跟着“团长”攻打县城……各大景区里,不断涌现的真人NPC重塑了游览模式。不同于静态地呈现风景、被动地等待游客来欣赏和探索,这种在游中玩、玩中游,随处可互动、随时有惊喜的沉浸式旅游体验,让游客从观看风景变为入局场景,不仅在不知不觉中拉长了游客的游玩时长,为产生更多消费创造了利好,更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圈”,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为消费增量带来了无限可能。
说到这儿,这些沉浸式文旅项目“出圈”并拉动消费的关键是什么?没错,就是情绪价值!
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想其所想,围绕怎么让游玩内容更丰富、体验更有趣来精心扩容产品、提升服务。游客玩得高兴,自然愿意乐呵呵地主动为消费买单。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让游客与景区产生情感连接、提升用户黏性那就更好了。
不只适用于文旅领域,对提振消费而言,以人为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你看,现在年轻人的包包上总是挂着各式各样的包挂,从复古范到可爱风,这些包挂被视为陪伴年轻人的“情绪搭子”。注重情绪价值也不再是年轻人独属,在为快乐买单这件事上,老年人也是毫不含糊。他们可以为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宠物花大价钱美容洗澡,会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甚至会赶时髦地购入养老机器人陪自己下棋。
当这种更注重满足精神需求、满足情绪价值的悦己消费蔚然成风,不怪乎有个叫“情价比”的新词诞生了。从在乎商品价值到看重情绪价值,从“性价比”到“情价比”,这种消费升级体现了消费逻辑的重塑,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在乎人的感受,在乎人的情绪,这何尝不是投资于人的一种体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投资于人这个表述引发广大关注。投资于人,要求在支出方面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花在老百姓身上。
但在提振消费上,对投资于人的理解应不仅如此,还应涵盖消费端以人为本的视角。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拥有丰富多元的产业体系,消费潜力巨大。但如何精准地找到点燃消费热情的助燃剂,让人们心甘情愿地主动掏腰包,这才是提振消费的关键。
今天,当人们买东西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思,当人们更在乎情绪价值的趋势凸显,如何把握好风口,释放市场更大的消费潜力,值得业内思考。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从业者要在商品和服务的品质、个性及体验上下功夫。要拿出真诚这个必杀技,对消费者抱有敬畏之心,用好的创意和设计,用好的服务和感受,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消费场景,打造“消费友好型”的政策体系。唯此,消费市场方能活力泉涌。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6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