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身边的新经济】
光明日报记者 李 慧
“外出旅游,租一台无人机真的太香了!不管是山川湖泊,还是古镇街巷,上帝视角拍出来的画面,每一帧都能当壁纸。”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北京游客张林带上租赁的无人机到川西旅行,将五彩斑斓的画卷永久定格在照片里。
让张林更满意的是租无人机的高性价比:“买一台同款机型要两万元,旅游结束后大概率会闲置在家,而租一台每天只要300元,而且随走随用,方便又划算!”
和张林有着类似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火爆的租赁需求,让无人机、数码相机等“一机难求”。
“国庆前一周,无人机便被订完了,租赁业务量同比增长两倍,抗风性强、续航超30分钟的机型最受欢迎,日租金200~300元仍供不应求。”北京一家摄影器材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甘肃兰州,日租金从30元到100元不等的数码相机、运动相机、长焦镜头等摄影设备受到青睐。一家电子产品门店的负责人介绍说:“运动相机、长焦镜头日租金30~100元,近期订单量是平时的三倍之多。”
旅游场景的租赁需求远不止数码设备。租车、租帐篷、租户外桌椅、租儿童推车、租皮划艇、租卡式炉……可租赁的装备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租不到”。
“每一套被反复使用的帐篷,都在为地球减负。”经常在网上租设备的黄林依对记者说,当你站在山巅迎着朝阳张开双臂时,背后那套陪你翻山越岭的专业器材,或许正准备奔赴下一场旅程——这,就是科技与自然最美的交汇。
实际上,租赁经济的触角,早已跳出旅行,延伸至文化消费领域。这两年,随着国风文化的强势回归,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穿汉服打卡古风景点。杭州一家汉服馆把模式从销售转为租赁后,单月客流量上涨3倍。“当汉服遇上租赁模式,小市场也能做出大文章。”这家汉服馆的负责人杨乐对租赁市场信心满满。
在潮玩圈,某些限量版玩偶的租赁服务应运而生,满足了年轻人婚宴、场景布置、道具拍摄等多元场景需求。“拍照或拍短视频时,租赁玩偶,相比高价抢购,尝鲜成本大大降低了。”90后消费者张涵说。
如今,不少像张涵这样的年轻人,以“租赁”创新消费逻辑——租衣服、租玩具、租日常用品,租赁经济仿佛“开闸之水”喷薄而出,席卷着“万物皆可租”的浪潮扑面而来。
从“买买买”到“租租租”,租赁消费透射着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深刻变迁:他们不再为购买的“仪式感”买单,而是为租赁的“体验感”付费。从“拥有商品”到“使用服务”,租赁正以其灵活性和环保性,成为年轻人乐享品质生活的新选择。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租赁经济交易规模突破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服务用户超7.5亿人次。其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六成,00后用户订单同比暴涨两倍。
有研究报告显示,租赁成为年轻人“低成本试错”的工具,通过尝鲜和多样体验丰富消费选择,避免在消费中“踩坑”。专家提醒,当下租赁消费依然存在一些隐患,如信任缺失、体验断层、品质难保等,建议年轻人在租赁消费时,选择有信誉的专业平台合作,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6日 15版)